孩子|孩子动不动就哭和家长的这些做法有关系,真的不是“玻璃心”

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曾有过这样的困惑:为什么自己的孩子特别爱哭,无论遇到大事还是小事,他们都会掉眼泪。为什么自己的孩子这么''玻璃心''?特别是很多家有男孩的家长,更是对此感到烦躁,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坚强不勇敢,看到孩子哭就会大发雷霆。但是孩子真的是''玻璃心''吗?未必,或许是性格气质在作怪。
孩子|孩子动不动就哭和家长的这些做法有关系,真的不是“玻璃心”
文章插图

爱哭鼻子的儿子自从孩子慢慢长大,张女士也变得越来越苦恼,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自己儿子从小就爱哭鼻子。本以为慢慢长大一点情况会好,可是甚至比原来还严重。平时说话稍微重一点,孩子立马开始哭鼻子。这种状态要是上学了,一定不会被人喜欢。但这还不是最让她抓狂的,昨天晚上,给儿子讲小红帽的故事,当讲到大灰狼把小红帽吞进肚子里时,儿子竟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她怕孩子再哭,就不继续讲了。可是谁知儿子缠着她一定要讲完,不讲就又开始哭。张女士实在搞不懂,自己好好的一个儿子,怎么就变的这么''玻璃心''呢?
孩子|孩子动不动就哭和家长的这些做法有关系,真的不是“玻璃心”
文章插图

爱流泪的孩子真的就是玻璃心吗?实际上或许有些孩子确实是有玻璃心,但是大多数的孩子爱哭却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是自身的性格气质在作怪,很多成年人也有爱流泪的现象。这种莫名其妙就流泪的人,现如今被称为''泪失禁体质'',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体质呢?孩子有泪失禁体质和家长有关系>孩子从小缺乏安全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安全感。如果孩子长期处于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他们很可能就因为恐惧等心理形成泪失禁体质。比如当孩子所处的环境经常变化,经常更换抚养人,或者和家长相处的时间比较少,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不知道该把内心的苦恼向谁倾诉,孩子会容易用流泪来缓解这种不安全感。>孩子经常受到打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家长对孩子不满意,实施打击式教育,嫌弃孩子“起床太晚”“不爱收拾”“只知道玩不知道写作业”“作业写得乱七八糟”,总是对孩子进行负面评价,孩子会长期处于负面情绪当中,他们的内心会充满不安并且自我否定。孩子感到委屈,想解释,家长可能会说“小孩子家哪那么多事,学不好还有理了!”孩子无法为自己争辩,只能把委屈藏在心里,偷偷抹眼泪,慢慢也会形成泪失禁体质。>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家长都很爱孩子,但是往往会发展成溺爱,溺爱对于孩子来说只是伤害。溺爱就是替孩子做很多事情,替孩子解决各种问题,孩子不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就可以获得一切,凡事靠父母。长时间被溺爱的孩子通常会形成两种极端的性格,一种是无法无天,而另一种就是懦弱,而泪失禁体质无疑是属于后者。从小被家长保护得太好的孩子,总是顺风顺水,稍微遇到一点点挫折,他们就会崩溃,以泪洗面。
孩子|孩子动不动就哭和家长的这些做法有关系,真的不是“玻璃心”
文章插图

所以,孩子们之所以会变成这种体质,与家长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家长们要理解孩子爱哭的行为,不要总是一味地指责自己的孩子,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这样孩子们才可以更加平淡从容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一切,摆脱这种体质上的限制。有些家长可能会分不清''玻璃心''与''泪失禁体质''的差别,其实想要分辨出并不困难。''泪失禁体质''有什么特点?>非常善良,感性,富有同情心>具有这种体质的人通常都非常感性,他们遇到事情的时候很少理智地去想问题,比较感情用事。他们内心非常善良,或许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人群中的焦点,但是却被大家喜欢。因为这样的人富有同情心,还会站在他人的立场想事情,和他相处的时候有总被理解的感觉。>泪点低>泪点低是拥有这类体质的人的最大的特点,他们的泪点要比我们低很多,听到故事的时候会流眼泪,看电视中悲伤的情节会流眼泪,还有一些在我们看来完全没有什么波动的事情,他们也会流眼泪。比如,赵丽颖刚生完孩子后就很容易流眼泪,每次看到孩子哭她也跟着哭,冯绍峰既要哄孩子又要哄她。
孩子|孩子动不动就哭和家长的这些做法有关系,真的不是“玻璃心”
文章插图

>内心缺乏安全感>拥有这类体质的人还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他们通常都比较悲观,而且内心想法非常多,但是却从来不对外透露。这就是因为他们极度缺乏安全感,担心说出来不被理解。所以经常会因此感到孤独,想要流眼泪,也许眼泪就是他最好的朋友。所以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是''泪失禁体质'',就要学会接纳孩子。其实哭和笑并没有什么差别,都是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且爱哭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也要更加敏感细腻。所以家长们切记不要对他们太凶,要试着去理解他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将这个体质改掉。''泪失禁体质''孩子的家长应该怎样做?>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所有不了解孩子的家长都是失败的家长,家长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一定多和孩子平等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喜怒哀乐。每个孩子的能力不同,他们的表达方式也有很大不同。无论孩子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时,家长们都要认真去倾听,去理解,并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关心他们,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这时可能需要压抑我们的情绪,忍着不对孩子发火,但是孩子得到安慰后,我们一时的压抑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