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们|星巴克启示录:如何寻找“海底捞们”的反弹拐点?( 二 )


海底捞们|星巴克启示录:如何寻找“海底捞们”的反弹拐点?
文章插图
危机迟迟找不到出口的胶着timing,已卸任8年的星巴克核心人物舒尔茨,不得不重新回归。
在舒尔茨后来的采访中,有一段对当时星巴克店面体验的描述:“一天,我走进Seattle的一家星巴克门店,忽然感到非常沮丧,因为店内充斥着烧焦的奶酪味道。这些味道大大地影响了咖啡的魅力。”
事实上,他的感受道出了星巴克口碑下滑的部分真相,而另一原因是,增加早餐也让顾客等待的时间变长,体验变差。
基于此,他重新执掌后,当机立断提出,星巴克要回归核心咖啡业务。
这次,星巴克没有再“自以为是”地动作,而是推出了一个新论坛(Mystarbucksidea.com),来监控和评估消费者的需求反馈。
海底捞们|星巴克启示录:如何寻找“海底捞们”的反弹拐点?
文章插图
同时,还一反常态,大肆进行营销。比如,买下NBC《周六夜现场》(收视率第二高)的单个付费广播点;热衷病毒式营销等。
在人设上“接地气”的同时,星巴克也开始在产品方面增大动作。
比如,据2008Q2电话会议:新推出的“三叶草”系列,在Seattle和波士顿的门店实验,取得了初步良好的成果;而主打便捷的即冲咖啡品牌Starbucks VIA? Instant,也符合当时的经济背景。
或许是教训过于惨痛,星巴克对产品力就此真正重视了起来。可以看到,其研发费用在2009年之后,持续大幅增加。
海底捞们|星巴克启示录:如何寻找“海底捞们”的反弹拐点?
文章插图
产品力起来,并通过宣传打出去后,星巴克的口碑再度恢复。
海底捞们|星巴克启示录:如何寻找“海底捞们”的反弹拐点?
文章插图
海底捞们|星巴克启示录:如何寻找“海底捞们”的反弹拐点?】而体验再度变好的星巴克,顺势恢复了会员体系,并以金卡持有人,可在所有商店购物、独家优惠和折扣上享受10%的折扣等尊享体验,提高消费者的复购率。
数据显示,截至2008Q3,星巴克的注册会员就超过了100万,会员收入达到了1.5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逐渐培养起了用户的忠诚度。可以看到,此后星巴克的会员用户数和会员收入,一直在持续上升。
海底捞们|星巴克启示录:如何寻找“海底捞们”的反弹拐点?
文章插图
而产品力得到修复,咖啡业务的销售额提升,2009-2010年,星巴克的同店增长率恢复增长,带动了营业收入的整体增长。
海底捞们|星巴克启示录:如何寻找“海底捞们”的反弹拐点?
文章插图
收入情况的反转,体现了星巴克业务调整的有效性。但实现这样的结果背后,似乎有不少花钱的地方。那么,整体支出上划算吗?
支出端:“蒙眼狂奔”带累供应链,“心机”裁员解决低效数据显示,2000-2008年,星巴克全球店数“蒙眼狂奔”,增长了1.31万家。
海底捞们|星巴克启示录:如何寻找“海底捞们”的反弹拐点?
文章插图
众所周知,餐饮行业的规模扩张,规模效应有限。
这里面,就涉及可变成本——原材料以及仓储运输成本(供应链)来说,一般卖得越多,成本越高;卖得少,成本也相应较低。
但在2008年,星巴克的情况却是逆“常识”的。
数据显示,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星巴克在美国开店至少一年的门店销售额,下降了10%,但同期星巴克在美国的供应链成本却增长了10%——从7.5亿美元上升到8.25亿美元以上。
也就是说,销售额降低了,可供应链成本却在不断上升。
而这样的情况,在门店人员上也有着类似的呈现。一般来说,门店人员的数量和单店销量的情况成正比。
可这一时期,在门店销售额下滑的情况下,星巴克的单店配备员工数,却大幅增加,甚至在2006年最高达21人。
海底捞们|星巴克启示录:如何寻找“海底捞们”的反弹拐点?
文章插图
那么,星巴克为什么会有这么反常的表现呢?我们来一一分析。
针对供应链成本高企问题,市场上有不少观点认为,这要归咎于2007-2009年全球咖啡豆价格出现大幅上涨,造成原材料成本上升,冲击咖啡市场。
海底捞们|星巴克启示录:如何寻找“海底捞们”的反弹拐点?
文章插图
但事实上,这个观点站不住脚。
资料显示,星巴克在2004-2009年间,即拓展了咖啡豆种植基地。可以看到,在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塔桑尼亚三地种植中心的支撑下,该时期星巴克的原材料成本,并未受太大影响。
海底捞们|星巴克启示录:如何寻找“海底捞们”的反弹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