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潮玩2022:和不确定性做朋友


品牌|潮玩2022:和不确定性做朋友
文章插图
文丨玩世代
仅三年时间,潮玩市场从“野性消费”到“野性入局”。
资本火热,大厂入局,大小品牌丛生。过去一年,潮玩相关投融资活跃,包括52TOYS、Suplay、ToyCity、萌奇文化、猫猫家、寻找独角兽、开天工作室、LAMTOYS、模言文化、QUEEN STUDIO、摩动核等多个品牌获得融资。
多家互联网公司亲自下场布局。年初,阿里文娱在《乡村爱情》盲盒上尝到了甜头,于是亲自下场,5月官宣潮玩品牌“锦鲤拿趣”,在杭州、北京开设旗舰店。B站靠着爆梗和平台导流打造了“菜狗”爆款,持续在电商业务会员购中加码。此外还有小米的模玩APP嗑物、网易的网易大玩家APP,以及腾讯、小红书、米哈游、小米等用投资的方式加注潮玩赛道。
但“潮流”的河不好蹚,大厂也一样。拼多多2020年曾上线的“多潮”潮流社区和腾讯年初上线的潮流电商“嚯”,未曾激浪就已经淡出市场;百度以贴吧表情包IP的潮玩项目仅半年就已搁浅。赛马机制下浅尝辄止,或终究难免一场追风。
“野性入局”大量商家蜂拥盲盒品类、产品泛滥,同质化现象严重。“留给潮玩的姿势不多了”,是业内的调侃也是事实。要不是年初供应链紧张、下半年限电产能紧缩,问市的新产品只会更多。
叠加疫情反复,线下渠道受制,劣势产品面临库存滞销、甚至清退。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行业开始洗牌,投机者退潮。业内预测,2022年行业持续阶段性调整,整体增长确定性依旧,市场步入深度竞争、深化细分赛道,但疫情不确定性仍在。
潮玩不同于互联网流量经济,又不完全等同于奶茶、咖啡等纯快消品,它更带有内容产业的特性,发展轨迹是一个不断突破与再突破的过程,当盲盒营销贩卖不出惊喜感,只有盒子里的内核才能“喂饱”大量新生代消费群体。
风险复制成功者是成本最低的捷径。大量的投机者只见疯狂,不见风险。
当产品流于爆款元素“排列组合”,创新乏力、审美疲劳快速消磨着粉丝耐性,市场很快挥别了“出货即售罄”的时代。
特别是到了2021年下半年,市场上演“反转地球”。“年初得上门求着去合作品牌,到了下半年对方就主动找上来了”,某零售渠道方负责人透露。
白热化竞争导致了一系列转变。拿不出有力的产品,盲目生产,销售渠道不畅,“种草”无门,营销乏力,最终库存暴雷。去年双十一,有个别品牌采用9.9元包邮促销,但依然难解库存之困。一些投机者“交了学费”。
有零售渠道方面透露,库存风险主要来自于疫情反复,线下零售渠道不得不采取限流甚至闭店措施,消费停滞,动销困难,预期的销售规模变成了库存规模,这一压力自下而上逐渐从渠道端传导到品牌端。
玩世代从多个品牌方了解到,虽然竞争承压,但库存仍在可控范围之内。有品牌方透露,相比往年,59元传统盲盒确实有一定销售压力,但对于创新品类几乎不产生库存。
库存风险背后,是对市场的误判、对供应链的失控和对运营管理的挑战。有渠道方也在调整采销策略,分摊风险,提升周转效率。
“野性入局”伴随着市场乱象,也带来了监管风险。从文具盲盒,再到宠物盲盒,一些商家打着“盲盒”的幌子,借此进行违法违规经营,甚至销售违禁品。
中国社科院国情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中国潮流玩具市场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指出,“问题盲盒营销手段并不能‘代言’潮玩盲盒和潮流玩具”,外界很多时候习惯用“盲盒”来指代潮玩盲盒,甚至将二者画上等号,进而忽略了“盲盒”其实是一种产品的销售形式,而非潮流玩具本身。
先是中消协点名肯德基推出的泡泡玛特联名限量款盲盒。随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第一次给盲盒行业“立规矩”,制定发布了《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提出规范盲盒价格体系、抽取规则、规范营销炒作行为等指导性规则。
合规指引提出,盲盒单价不得高于200元。有潮玩品牌不得不放弃盲盒发售方式,将原本定价400元左右的潮流人偶盲盒改为明盒销售。
一系列连锁反应,本质上是野蛮入局、市场灌水下带来的因果关系。但最大的风险并不来自于外界——与市场规模化高速增长不匹配的是,IP运营能力、经营管理、人才体系的不成熟、不健全带来的内患和远忧。
今天国内的潮玩市场逐渐脱离“艺术家设计玩具”的传统意义。艺术家的核心力大幅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年轻化的设计团队,以社交媒体为武器,高度依赖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