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BT财经,作者丨三木海
2021年整个生鲜赛道并不太平,伴随的关键词是“烧钱”、“困境”和“破产”。
美股上市不久的每日优鲜,2021年三个季度就亏掉了30.17亿元,易果生鲜、同程生活和呆萝卜等非头部玩家已经相继宣告破产出局,2022年生鲜赛道会迎来什么新的变化?
有消息称,生鲜电商每日优鲜全资收购了一家社区无人零售运营商——北京在楼下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在楼下”)。
为何每日优鲜在行业遇冷的情况下还要扩张?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红利的消退引发了因互联网而发展壮大的关联行业的动荡,从共享单车、外卖和电商平台,再到如今的生鲜电商,面对硝烟弥漫下的行业寒冬。
本文试图通过中国生鲜电商市场概况、每日优鲜收购的背后和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展望三个方面分析生鲜电商的困境。
生鲜电商行业正在迭代
- 生鲜电商发展进入第四个阶段
初期:以复刻传统电商B2C模式为主。家用百货、日用品在这一阶段成为主要商品,但是早期并未考虑这一商业模式的整体上下游需求,对上游供应链建设和下游产品特征考虑不足,投入关注度和资金较少,市场成长空间较小。代表参与者甫田网、菜管家、沱沱工社等。
早期:2012年至2014年。以京东、淘宝为代表的电商平台、以沃尔玛和大润发为代表的商超巨头分别下场。资本通过电商和商超也在探索了以重资产运营的商业模式,建立了一套仍然相对传统的行业标准,同时也吹响了资本进军的号角。
发展期:2015年至2017年,o2o模式和盒马成为了主角。在这期间有米、Dmall等新势力开始试水o2o模式,其背后的资本势力对这条赛道虎视眈眈。至2015年4月,京东到家上线,以电商巨头和商超的合作模式正式形成,电商以轻资产模式运营,并为终端客户提供“线上下单+线下配送/自提”服务。而同期由于供应链和线下店资源不足等原因,早期下场的新势力们相继退出。2017年,盒马鲜生开启线上业务,主打高品质生鲜,是“超市+餐饮+物流+APP”的复合功能体。相比起2015年较为主流的轻资产o2o模式,盒马鲜生仓店一体化资产更重,开店成本较大,虽保障了生鲜品质,但成本端承压。
繁荣期:由每日优鲜首创的前置仓模式应运而生,而由美团优选为代表的社区团购模式也蓬勃发展。前置仓模式目前每日优鲜为代表,前置仓取消了盒马鲜生为代表的“仓店一体”模式中的“店”,更强调“仓”的重要性。通过明确即时配送的概念,提高了生鲜产品的品质和用户体验度,但其具备了高运营成本和高营销成本的特征。
总体而言,目前重资产运营的“仓店一体”、轻资产运营的020、社区团购和前置仓等商业模式都有着明显的优缺点,赛道整体商业模式的自有修复和调整仍在继续。
- 生鲜电商渗透率持续走高
根据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生鲜与日用品市场规模达到11.1万亿元,电商渗透率较低,分别为8.1%与27.5%。其中灼识咨询预测2021年我国生鲜与日用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1.9万亿元,电商渗透率持续走高,预计分别达到10.6%与32%。
根据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生鲜市场规模已达5万亿元。中国前置仓市场规模达337亿元,同比84%。通过和生鲜市场规模数据进行对比估算,2020年中国生鲜零售市场中前置仓模式市场占比仅不足1%,占中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的7.4%;而中国生鲜电商市场占生鲜零售市场规模的比值也不超过10%。
- 来自政策的风险
- 余承东|采用燃油优先模式,单程1400公里,余承东又在吹牛了吗?
- it芯片|iPhone 13 Pro Max开省电模式,自动调整到4G
- 电商业|电商行业:这个春节有一个非常“反常”的现象!
- 金融界商业|丰网速运以服务出圈,提供高性价比快递服务
- 每日优鲜|每日优鲜,在寒冬中扩张?
- dido|dido运动智能手表 九种运动模式 开启运动达人的一天
- 小鹏汽车|小鹏汽车宣布“出海 2.0 模式”:欧洲首个直营体验店开业
- 商业模式|元宇宙大热,各大巨头纷纷布局商业模式,它会成为下一个风口吗?
- 腾讯|687亿被收购,一代人的青春迎来终结,暴雪终究败给“腾讯模式”
- 齐鲁在线网|营+销新模式:蓝色光标与全球知名营养健康服务商艾兰得成立合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