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恩斯|李玫瑾:6岁前对孩子说不,12岁前要视心理抚养( 二 )
出现这些问题的本质,其实都是父母不会对孩子说“不”。
小时候孩子一哭闹,父母就百依百顺没有原则,只会让孩子养成无法无天的性子,利用父母的爱来威胁父母。
文章插图
有些父母可能觉得,爱孩子,就要给他想要的一切。
但真正的爱不是这样的。
真正的爱,是在满足孩子的同时,教他学会隐忍、克制;
在给他世上独一份爱的同时,让他明白世界并非围着他转,而是自有其规律。
是在建立起原则的情况下,给孩子更多的自由。
三岁左右的孩子,有了一定判断和感知的能力,也是父母为孩子培养原则的好机会。
当孩子提出任性的要求时,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当然,这种对抗也是有技巧的。
文章插图
首先,要充分理解孩子的感受,把孩子当成朋友而非敌人。站在孩子这一边,先理解他的需求,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培养原则意识是一个过程,孩子一开始仍然可能继续哭闹,那这时父母就要坚守原则,耐心地陪伴,但不动摇立场。
让孩子明白,我理解你,也愿意包容你,但原则问题我绝不让步,哭闹也无法起到作用。
久而久之,孩子理解到原则的重要性后,就不会以哭闹为手段,也开始接受对与错、是与非、可以和不可以。
这种“较量”一定要在六岁前,在孩子的认知发育过程里,种入这颗理性的种子,才能让孩子在成长过程里更好地接受和理解。
幼年时理解父母对他说“不”,长大后才能面对世界对他说“不”
0412岁前重视心理抚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孩子都和父母表现出惊人的相似。
年幼的孩子,会刻意的模仿父母。
文章插图
剥香蕉的方法、玩手机的样子,父母之前相处的模式,面对选择时的表现和态度,发泄情绪的方式……
我们说过的那些话,做过的动作,和长期表现出的思想观念,都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孩子。
小到吃水果的方式,大到人生观,孩子其实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习得观念,然后构建起自己的价值观。
孩子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复制”父母行为观念的过程。
在《孩子是个哲学家》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在镜子里,我们能看到父母本身的问题,亲子父子之间的问题,甚至是整个家庭系统的问题。
父母爱干净,孩子也就爱干净;父母积极向上努力工作,孩子也会爱上学习;父母心怀善意,关爱幼小,孩子也就变得温柔有爱。
文章插图
12岁前的孩子,生活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里,飞速形成自己的习惯、性格和三观。
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好榜样,重视孩子的心理抚养。
12岁前父母为孩子构建起的童年世界,将是孩子未来一生成长的基石。
【 艾恩斯|李玫瑾:6岁前对孩子说不,12岁前要视心理抚养】为人父母,浇灌以爱意,教育以榜样,用行动为孩子塑造世界的模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 皮亚杰|李玫瑾:当孩子开始顶嘴,父母常说3句话,孩子将来会感激你
- 免疫|教育专家李玫瑾的女儿是“学渣”?你还相信她的“育儿观”吗?
- 现实版|李玫瑾:这三种兴趣班是现实版“吞币机”,报名是白交“智商税”
- 三句话|李玫瑾若孩子开始顶嘴,家长用这三句话引导,孩子将来会谢你!
- 绘本|李玫瑾提醒:“看电视”和“不看电视”的孩子,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 宝宝|艾瑞咨询:构建母婴家庭服务生态,宝宝树成明星母婴App
- 睡眠|李玫瑾认为:孩子如果睡觉有这三种反应,长大后双商往往会更高
- 不良习惯|李玫瑾若孩子有这4种行为,该打就要打,否则6岁之后很难改
- 男孩子|跟孩子唠叨讲道理,多是“低层次父母”,李玫瑾聪明父母这样做
- 教授|李玫瑾教授“没爬就走”与“先爬后走”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