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博主|品牌营销,从提出一个好问题开始( 二 )


问题下,有两百多位答主从不同角度贡献了自己的观点,但让人意外的是,排在第一位的答主,不是个人用户,而是酒店家纺品牌「康尔馨」。
在这个问题下,康尔馨以一种很知乎答主的视角解答了问题,也赢得了高赞。
其中,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康尔馨采用了典型的知乎体,行文结构总分总,先说结论「买得到」,再聊细节如「高端酒店用什么枕头?酒店产品是否能直接购买?高端酒店的布草供应商有哪些?」,最后甚至还罗列了枕头的种类、工艺和面料。
这样一条回答写下来,内容聊的全,细节抠的深,康尔馨认真做产品的形象就立住了。
这不是个例,早前我们就强调过,知乎围绕用户发问、解答、评论、互动而延展出的内容场景,将会形成其他平台难以复制的壁垒,继而持续巩固知乎的唯一性。
事实上,基于知乎问答社区特殊的信息传播机制,以及大量的专业内容沉淀,品牌影响力反而呈现厚积薄发的态势。
成分党知乎答主「光光是颗小太阳」,在知乎内容生态伙伴大会上,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某一次,他与一位品牌客户合作,但品牌不希望提到它任何有争议的点或者某一个缺点。但在光光看来, 一个正确的合作逻辑,一定是缺点跟优点都会解释。
于是光光坚持了自己的创作逻辑,在创作时,指出这个产品性价比很高,它的小缺点大家介意不介意可以自己来定。
最后,在这个思路下,这个品牌的ROI高达19,一度成为该品牌对外宣讲的一个案例。
还有知乎数码领域创作者沈少Neo也有相同体验。
沈少Neo之前做过一次洗牙器的测评,当时花了3周时间拆了9款产品,列出每个产品的优缺点,并在内容中一一呈现。这样一篇优质内容产出,不仅获得了品牌方的肯定,在用户侧的整体反馈也很不错。最后,这条内容,以21万左右的阅读量,撬动了10万+带货。
从康尔馨到光光,再到沈少Neo,他们之所以能在知乎斩获增长,是因为内容创作的出发点,是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而在「帮助」的内驱机制下,往往更容易获得用户的信任。就像创作者群像TVC所展示的那样,知乎的创作者们,首先是对用户负责的内容生产者,其次,才是优质品牌的背书者。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创作者生产的内容兼具「专业性」与「生活感」,就能够真正基于用户需求,将硬核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而当这些好内容融入到知乎的内容商业生态中,也成就了知乎平台的内容生态特点——让用户拥有“获得感”。
在这种思路下,哪怕用户发现这个内容是广告,也不会恼火,因为他确实在看广告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要知道,用户不是工具人,不会无脑买买买,此前的种草平台之所以受到消费者抵制,就是因为太为了广告而广告了。
对品牌来说,求增长没错,但在此前,请让用户看到你的价值。
03 内容营销进入新一轮植树造林运动知乎在最近两年,一直在努力扩展内容营销的新模式,并针对此做出了诸多尝试。
其中,「芝士」商业服务平台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诞生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与发展,芝士平台在被用户及品牌广泛使用后,如今覆盖了30+消费核心领域,服务累计16000多家品牌,极大提升了创作者的创作效率与质量。
如我们所见,在种草经济遭遇奇袭后,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寻求避雷贴,而那些沉淀在知乎的,关于美妆快消等领域的测评分析帖,以及各种专业解读指南,在此时,就焕发出了「真知」色彩。
而这也间接告诉我们,生产周期短、专业度不高,很容易规模化的那些内容,速生,也速死。
种草经济的频频翻车,直播带货的屡屡踩雷,无不在验证这一点。
相反,以康尔馨为代表的这一类商业内容,反而长久流通了下来,并在后续流通中,带来诸多复购。
另外,还有一个知乎意外打得很准的点。
知乎这种「如何看待XXX」的格式,放到消费决策的场景中,能带来非常直观的效果。
举个例子,在知乎一个「如何评价护肤早C晚A?」的问题下,会同时出现多种回答,其中,既有坚持使用早C晚A的体验派现身说法,也有拿出一叠分析报告的成分党现场开课。
在问答的内容机制下,多重视角的回答依次呈现,既方便用户上下浏览,又能在同一设问下横向比较。甚至,在知乎,同一个问题下的不同回答,也会被拉来互相PK,如果有哪条回答是高赞但有失偏颇也会被挑出展示。
最终,展现在用户面前的关于这个问题的所有论证,基本都能完整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