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戴珊“打脸”蒋凡


阿里巴巴|戴珊“打脸”蒋凡

文章图片


阿里巴巴|戴珊“打脸”蒋凡

文章图片


阿里巴巴|戴珊“打脸”蒋凡

文章图片



凡在互联网圈被冠以 “太子” 之名的人 , 最终似乎总会留下遗憾:前有 “百度太子” 李明远、“阿里太子” 卫哲 , 如今就连带领大淘宝创造过众多奇迹的 85 后 “新秀” 蒋凡也逐渐失势 , 不禁令人唏嘘 。
【阿里巴巴|戴珊“打脸”蒋凡】临近岁末年初 ,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宣告了一项重大人事变动——新设立 “中国数字商业” 和 “海外数字商业” 两大板块 , 分别由戴珊和蒋凡负责 。 随着这封内部信发布 , 意味着戴珊从蒋凡肩上接过了淘宝、天猫两面 “大旗” , 成为阿里最核心业务的负责人 。
而更大的组织变动在酝酿一个月后 , 于 2022 年 1 月 6 日由戴珊正式发布 。 她打破了淘宝、天猫 “分家” 十余年的记录 , 在保证双品牌运营基础上 , 一改过去事业群设置、采用 “运营中心” 模式 , 彻底将两大组织融为一体 , 旨在助力更多中小商家获得长远发展 。
从舆论反馈来看 , 外界首先惊叹于戴珊这次 “改革” 大淘宝的决心和魄力 , 她能够在正式上任第 6 天做出如此重大调整 , 属实令人震惊;其次 , 戴珊提出 “全面聚焦用户体验、客户价值” 的发展方向 , 证明大淘宝已经充分意识到当前阶段的问题 , 必须放弃过度求增长、不顾用户体验的旧思维 。
至于最终改革效果如何 , 仍需时间检验 , 但外界对大淘宝 “新掌门” 戴珊十分看好 , 也充满期待 。
同样是执掌淘宝、天猫业务 , 为何戴珊仅用一个月就迅速发现了问题、决定发动 “变革” , 而蒋凡迟迟未见动静?难道是深耕淘系 8 年之久的蒋凡不及扎根 B 系的戴珊 , 更能发现问题?又或是蒋凡在团队治理和业务探索上不如戴珊?显然 , 答案是否定的 。
无论是改革的力度和精度 , 还是推进的速度 , 戴珊毫无疑问推翻蒋凡 , “打” 了蒋凡的脸 。 这个小个子海南女人凭什么?以及为什么能撬动淘宝、天猫?
01
淘宝、天猫 “合二为一” 背后
“天下大势 , 分久必合 , 合久必分 。 ” 这句出自《三国演义》的谚语 , 放到商场上依然适用 。
追溯淘宝、天猫的发展史会发现 , 二者最初是一体的 , 中间经历过分分合合的转折故事 。
早在 2007 年 , 眼见凡客、京东商城等 B2C 网站快速成长 , 嗅到机会的马云也在淘宝内部成立了 B2C 事业部 , 并于次年 4 月正式在淘宝上线 “淘宝商城” 频道 。
为了避免淘宝网假货、劣质品等问题 , 淘宝商城将目标瞄准了大中品牌用户 , 并规定 “只有品牌的拥有者或者获得了品牌商的授权者才能进入” 。 只可惜 , 在那个移动互联网和快递物流发展尚未成熟的年代 , 品牌进驻热情并不高 , 最终淘宝商城事业部在 2008 年 10 月被迫解散 。
不死心的阿里坚信用户需求和消费习惯会日渐成熟 , 不甘心放弃品质商家 , 又在 2009 年 7 月重启了淘宝商城事业部 , 积极引进各类商家 。 为了历史不再重演 , 并能够聚集更多品牌 , 这一次阿里降低了淘宝商城的进入门槛 , 规定只要注册公司、承诺正品、交纳保证金即可入驻平台 。
经过近两年的积累 , 淘宝商城越做越大 , 最终于 2012 年从淘宝网独立出来 , 还有了全新的品牌名——“天猫” 。



▲天猫双 11 活动(图:天猫官微)
时任淘宝商城总裁张勇还解释 , 更改名称一个原因是认为消费者需要全新的、与阿里巴巴大平台挂钩的代名词 , 而 “天猫” 会提供一个定位和风格更加清晰的消费平台 。 这是阿里差异化运营 , 想要服务不同商家 , 进而向外扩展、做大规模的一次重要变革 。
“分家” 后的淘宝在之后十余年间重点服务中小商家 , 走 C2C 模式;天猫侧重服务品牌商家 , 走 B2C 路线 。
从 C 端消费者视角能清晰看到 , 用户能从淘宝购买天猫商品 , 但从天猫无法搜到淘宝商品 , 这是一个单向链路;一些国际大牌 , 包括奢侈品牌 , 也只在天猫拥有旗舰店 。 这也就意味着 , 阿里是将淘宝作为天猫的流量池 , 想要将用户引流到天猫 , 而天猫则扮演着阿里 GMV 重要贡献者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