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式育儿:爸爸的缺失易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这个困局如何破除

正文字数:2023字
阅读时长:约7分钟
丧偶式育儿,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显著缺失。比如父母中的一方长期外出,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边,但是缺少其中一方的情感支持(如早出晚归、子女很难见面、无语言交流等)。
为了提供给孩子更好的生长环境,许多夫妻决定一人主内一人主外,一方负责照顾孩子,防止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失亲情,一方负责养家糊口,给家庭提供较好的物质条件。
丧偶式育儿:爸爸的缺失易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这个困局如何破除
文章插图
以女性与男性的特质来分工,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由母亲来照顾孩子,而父亲往往缺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种情况看似合理,却也给孩子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一个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我丈夫在银行工作。因为工作性质,经常早出晚归,不见人影,这是常有的事。他偶尔出差,很少呆在家里,即使在家时也只面对着电脑。
丧偶式育儿:爸爸的缺失易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这个困局如何破除
文章插图
我和他沟通过,他说他觉得自己和孩子们没有什么好说的,而且他也听不懂孩子们在说什么。在我们孩子九个月大的时候,他出国去出差了一个月。
没有进行视频通话,只有和家里打过几通电话。结果,当他回来的时候,想要抱抱孩子,孩子却对他很抵抗并且一碰就哭。
丧偶式育儿:爸爸的缺失易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这个困局如何破除
文章插图
在有孩子的家庭当中,家庭当中应该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角色,父母的角色是绝对不可缺失的,丧偶式育儿容易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我们要破除这个困局,首先要了解爸爸被边缘化的原因。
“爸爸边缘化”的原因所谓的丧偶式教育是指一个家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由于父亲的缺失,母亲被迫为孩子一切负责,而父亲则成为在抚养孩子过程中可有可无的角色。
丧偶式育儿:爸爸的缺失易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这个困局如何破除
文章插图
母亲承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就像一个丧偶的单身母亲。
★ 旧思想
许多人仍然认为一个母亲应该做的是抚养她的孩子,做一个全职母亲,一个父亲应该做的是挣钱养家。
正是由于这种陈旧的观念,大多数家庭仍然是由母亲管理和教育的,而母亲们也逐渐接受了这种观念,从而导致了各地“丧偶式教育”的形成,爸爸也逐渐被边缘化起来。
丧偶式育儿:爸爸的缺失易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这个困局如何破除
文章插图
★★ 父亲角色认知不足
由于工作的原因,父亲的角色缺乏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孩子,因此就很难与孩子建立亲密的父子关系。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与孩子建立依恋关系至关重要,依恋关系的好坏决定了亲子互动能否良性。
因此,父亲可能会觉得照顾孩子是一件很别扭的事情,他们很难表现出自己的技能,常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丧偶式育儿:爸爸的缺失易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这个困局如何破除
文章插图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甚至否认自己父亲角色的地位和作用,对自己失去信心,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 母亲的自我认可
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多,因此她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更多的发言权。
母亲过度的自我认知使孩子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同样的教育,这就形成了只有母亲管教孩子的结果。父亲无法在孩子心里树立威严,便无法得到孩子的认可,只能日渐边缘化。
丧偶式育儿:爸爸的缺失易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这个困局如何破除
文章插图
“丧偶式教育”的普遍性与旧思想,父母观念逃脱不了干系。这种教育不仅会引起夫妻之间的冲突,感觉对方不理解自己,而且还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
“爸爸边缘化”对孩子的影响● 缺乏独立自主和自理能力
当母亲和老人照顾他们的孩子时。往往容易溺爱孩子,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自己动手尝试生活小事。
丧偶式育儿:爸爸的缺失易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这个困局如何破除
文章插图
给孩子事无巨细的照顾,反而让孩子们丧失了训练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主意识会逐渐减弱,变得更加依赖他人,从而变成“巨婴”。
● 缺乏规则意识
被娇惯的孩子没有父亲的限制与管教。往往缺乏自律、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容易沉迷于娱乐,不知道如何遵守外部规则的要求,很难被他人约束。
● 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没有父亲陪伴的孩子孩子更有可能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