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爱|如果孩子动手打你,父母怎么回应很关键!( 二 )


孩子在愤怒什么?无非是愤怒父母的不理解,愤怒自己不被爱。虽然父母可能会感觉很冤枉:“我们哪里有不爱他?我们甚至觉得就是太爱他了!”如果“太爱”的意思是指溺爱,那么两种可能都有,不过,孩子的感觉却只有一个,都是不被爱。先说说父母认为的“很爱他了”!为什么父母觉得,我已经很爱孩子了,孩子还是觉得不被爱呢?爱是一种连接,而不是单方面的给予。比如,在很久前给大家讲的那个故事。孩子寄养在外婆家,每次回家,孩子都欣喜万分,从老远开始就想象着奔入妈妈怀抱的那一时刻,结果,当孩子真的到了妈妈跟前,妈妈却在关心衣服怎么脏了,脸上怎么灰突突的。孩子就会立刻僵在那,感觉自己不被爱。再比如,孩子做错了事情,一般都会比较难过,后悔,而且还会害怕,这些情绪加在一起,会让孩子变得非常紧张,可能父母还没发怒,只是稍微流露出不满意的情绪,孩子的情绪就会变得特别大。而父母又无法解读孩子的这种情绪,一场不可避免的亲子冲突展开了,让彼此都感到很失望。这种失望,又会被父母继续写在脸上,从而进一步让孩子感觉不被爱。所以,孩子总在抱怨父母的“不理解”。再说说父母认为的“太爱他了”,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溺爱孩子了。被溺爱的孩子,很容易感觉“不被爱”,为什么?因为他们习惯了不付出,只得到。什么是溺爱呢?溺爱最重要的特点是代办,就是帮孩子处理他应该做的事情,让孩子失去价值感。父母帮助孩子屏蔽了实际生活的困难、阻力。比如,让孩子感觉予求予取。让孩子认为想干啥就干啥,世界都是围着他转的。
妈妈的爱|如果孩子动手打你,父母怎么回应很关键!
文章插图
被溺爱的孩子,更容易感觉不被爱,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阻力变大了。他们不愿意付出努力,那么在学业上、社交上,都会遇到更多困难。遇到更多困难的孩子,自然活得不如意,情绪就会更加暴躁。另一方面,他们的主要目标是让身边人为自己服务,一旦身边的人反常态,不像以前那么积极了,被溺爱的孩子就会感觉被“抛弃”和“伤害”了,他们不被爱的感受就会特别强烈,甚至比一般孩子都会更强烈,所以被溺爱的孩子,对父母动手的可能会更大。
妈妈的爱|如果孩子动手打你,父母怎么回应很关键!
文章插图
记住,一种情绪需要动手,就是一种很重的情结,解铃还需系铃人!一旦孩子的感觉是不被爱了,不论孩子的表现是怎样,都应该及时和孩子的联系先接上。孩子越小,就越容易处理。就好比两个人通电话,先把线连上,不然讲再多道理,都是徒劳。不连接的教育,就是无本之木。教育目标不是和孩子比谁更厉害,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在这个时候,工作的重点在比谁能搞定谁,而陷入了权力斗争,将孩子越推越远。我知道,很多父母会说,道理都懂,就是控制不住啊!这个时候控制不住,烂摊子谁收拾呢?冲动为自己造成的烦恼,还是要自己去面对。所以,先要弄明白,孩子是哪种“不被爱”,什么情绪在逼迫孩子。不妨听听孩子怎么说,比如:父母:“我感觉你很愤怒?!”(注意你的表情和语气,如果是质问、反问,那对话就结束了,你一定是表示关心,才能有连接。)孩子:“是!!!”父母:“妈妈希望能多听听你说”孩子:“你们根本不理解我!”(听到这个,基本可以确定孩子感觉不被尊重,失去爱和关注,那么接下来工作的主要重点就是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关爱和尊重)父母:“你这样认为的,那心里一定很难过!妈妈可能忽略了什么?”孩子:“每次我做错事情,爸爸都说,你再这样我打你了啊!根本就不听我说!”父母:“你希望妈妈听你多说一点!”孩子:“以前妈妈不凶我的,现在也和爸爸一样了,哼,我不要理你们了,你们都是坏人!没有一个人爱我!”父母:“你希望妈妈不要和爸爸一样凶你?!”孩子:“嗯”父母:“嗯,妈妈向你道歉,妈妈这样做让你感到伤心了,的确不对,妈妈真的很爱你的”“那我们要不要说说看,下次你犯了这样的错误,我们可以怎么做,帮助你呢?”孩子:“你好好说!”父母:“嗯,那像今天,你把口水吐窗户上,爸爸喊了你,还是没停下,你希望爸妈怎么做呢?”孩子:“你就说,不可以,我会改的!你凶我,我才故意这样的!”(下次你说不可以,孩子未必能立刻停止,但是后半句,是真的,他在故意对抗。孩子为什么停不下来呢?可能因为好奇,你见过大人玩吐口水的游戏吗?所以,要相信孩子也想呈现好的行为,他做错了,可能有不当的认知,也可能有不当的目的)父母:“嗯,那你知道,吐口水在窗户上不对的,是吗?”孩子:“是的”父母:“好,那下次不会做这个事情了对吧”孩子:“不会了”父母:“那妈妈也希望你不要故意气妈妈,如果你生气了,你可以像今天一样告诉我,比如说你这样凶我,我生气了!你看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