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才能滋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热情

有位妈妈留言说,自己也经常给孩子看书讲故事。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培养不起孩子阅读的兴趣。
每次她和孩子看书讲故事的时候,孩子似乎都心不在焉的。
又或者是,正在讲故事的时候,孩子忽然打断。为什么孩子就不能安安静静的听完故事呢?
这位妈妈说,她努力的做到去陪孩子看书,还好好的练习了普通话,给孩子看的书籍,挑的也是经典的绘本故事,到底问题出在哪?
我就问那位妈妈,你讲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她说,就是为了让孩子更喜欢看书啊!
我想,这也许就是问题所在了。
PART
01
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所以很想要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爱好。
很多的育儿文章里面也提到,给孩子讲故事,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切入点。
我赞成这种说法。只是,我们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的父母仅仅是把讲故事,当成是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任务去做,而没有真正和孩子去享受陪伴的过程。
所以,孩子也就难以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乐趣和情感的连接。
陪伴,才能滋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热情
文章插图
如果你想孩子在某方面产生兴趣爱好的话,最好用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引起孩子对这件事情的热情。
而最能引起孩子对做某事有热情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你自己本身也对这件事情很感兴趣。
比如热爱足球运动的父母的孩子,也很容易对足球运动产生兴趣,只要父母不逼着自己的孩子去踢球的话,那么父母的热情就很容易可以吸引到孩子。
PART
02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并没有参加什么育儿方面的学习或训练,但是他们的孩子却养育得很好。
而有的父母即使读很多的育儿书籍,把育儿方法使用的“标准又正确”,但亲子关系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自体心理学创始人科胡特曾经说过一句话:
Who they ar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what they do。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格状态,比父母做什么事更重要。
也就是说,若父母的人格状态相对比较健康的话,即使做一些看起来是错误的事情,对孩子的人格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相反,若父母本身没有去觉察自己的状态有否问题,过度的依赖或过度的控制,那么他们无论再怎么学习正确的育儿方法,其过程可能都会不经意的就正确过头了。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妈妈,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对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可能目的性太强。
正如她的描述,她要求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是要安安静静的。
的确,孩子在听故事听得入迷的时候,会沉浸在故事里面,可能会表现出安静。但,不代表孩子听故事的时候,就必需是安安静静的。
如果我们对孩子听故事的状态,都有过多的控制的话,孩子听故事的过程,可能也就变成了一种折磨。
PART
03
如果想让你的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能够获得对阅读的兴趣。
你需要做的是,经常和孩子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而不是把这个乐趣当作任务去完成。
分享读书的乐趣,并不是你必须给孩子读完一本书,或者要求孩子必须看完某本书。
而是你们一起去看书,你们一起分享故事,你们一起去感受故事里面的情节,紧张的时候紧张、快乐的时候快乐。
讲故事的方式很重要,所谓绘声绘色的感觉,就是孩子在讲故事的人身上,看到故事情境里面的兴奋、感动、惊讶、难过…。
这远比我们只是把一段文字读出来的感受要强得多。
如果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跟孩子进行交流,并且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和他一起读着故事书的时候,和他有着一样的感受,故事自然会进入到孩子的心里。
故事的情节,故事文字的描述,故事的叙述方式,甚至故事的寓意等,都会自然的流入到孩子的心里。
PART
04
最初,我給女儿看着绘本上的故事,并没有完全照着书上的文字給孩子念出来,而是配合着书上的图画,告诉她这是谁,他拿了什么东西,他要去哪里…。
有时候,会把所有的细节都描述得很清楚细致。
陪伴,才能滋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热情
文章插图
等到女儿稍大一些的时候,我开始按照绘本的文字给她念着讲述里面的故事。
以前看过的绘本又重头再看,孩子对故事了解得更清楚。
之前和她说过的那些细节,绘本图案的人物动物事物的点点滴滴,她原来都还记得清清楚楚。再用绘本原有的文字跟她再欣赏里面的故事,她对里面的内容情感又有了很大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