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近两年以来,疫情的反复让零售行业陷入了困境,私域运营成为了品牌零售与客户之间的桥梁,通过私域运营,零售商家得以提高客户触达率以及复购率。但私域要做的并不仅仅是把用户圈起来,更多的是要思考在微信生态下,如何将私域运营打进用户内心。本文分享了品牌如何布局微信生态,玩转私域运营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章插图
近两年消费市场的低迷、疫情的反复让零售难上加难,私域运营逐渐承担起了品牌零售商家提高客户触达率和复购率的使命。在线上流量红利消失、增长普遍乏力的趋势下,更好的利用微信生态基础能力,构建数据化的运营策略,从而提升运营效率是企业当下需要全力破解的私域运营核心课题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私域不是为了把用户圈起来割韭菜,它的本质是持续挖掘用户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提高用户忠诚度。人们一提到“私域”就会想到社群和个人微信号,因为它们可以作为链接粉丝和品牌的桥梁。但站在企业的视角下,私域远不止这些。
一、微信生态基础能力的梳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微信已经构建了完善的功能体系,从个人微信中最早的朋友圈到最近全力打造的视频号及企业微信。将与私域运营高度相关的微信关键基础能力用公式化的方式后表达,可得到:
(朋友圈 + 公众号 + 微信群 + 搜一搜 + 小程序 + 视频号)*(个人 + 企业 * 企业微信)
这个多项式,就是从品牌零售商家视角出发对微信生态的定义。微信生态本身具备多入口特征,因此多项式中的各功能点的排序无需区分先后。同时,这个多项式中的变量也是动态可变的,当其他功能的发展更为成熟时,也可以作为变量加入。
搜一搜主要承接用户的主动搜索行为。对品牌零售商而言,搜一搜“品牌区”的价值不容忽视。品牌方可以通过灵活配置多个搜索词,在“品牌区”获得稳定的官方触达路径,自定义露出官方账号、商品和服务。品牌区能帮助品牌商前置性地触达用户,还能以独特的外显样式帮助塑造品牌。在接入品牌区之后,品牌方在服务词或者商品词的搜索结果页也有展现机会,可获取更多潜在流量。
朋友圈不仅是私域流量中裂变分享的落地点与入口,也是品牌方广告投放的主阵地。更重要的是,随着企业微信运营的体系化,越来越多的品牌方开始一对一地为客户打造专属的朋友圈展示和人设。很多服务商也设计了完整的 SOP 帮助品牌方搭建相关运营体系。
微信群的玩法非常成熟,其本质是一个流量池。品牌方可以通过对微信群的管理和内容推送,对客群进行长期维护。尤其在企业微信的场景下,群内客户多为已成交客户,精准度极高。基于跟进记录、互动记录和用户画像的精细化运营,能更有效地帮助品牌方实现用户复购、消费品类延展和忠诚形成。
公众号是品牌建设与内容营销的核心场景,也是承载消费落地的前置环节。通过服务号、订阅号的对外价值传递,品牌方可以将公众号打造为用户专属的信息平台。尽管公众号是微信生态极为重要的组成,但对品牌零售商而言,微信官方许多保护和鼓励内容创作者的改变并不一定适用,新的推荐机制也无意中加大了许多品牌公众号的运营难度。
小程序是商业化逐渐成熟,入口不断丰富,开发包稳步扩充。在直播场景引入,打通圈子、搜一搜与公众号后,基础越发扎实。基于小程序,品牌商有了真正可以落地消费的场景。如果商家希望形成自己的商业闭环,小程序是绝对的不二之选。
视频号是微信生态最值得期待的方向之一,用户粘性好、广告收入高的短视频类应用特点也可以复用在视频号上。但之于品牌零售商,则需更多地考虑如何结合小程序实现引流与转化。视频号的发展尚处初级阶段,核心壁垒在于优质内容的引入。当前,视频号的诸多场景正在快速落地,并与其他功能结合,例如公众号视频消息等。
企业微信是社群运营、线上线下打通场景最有力的武器,它具有与微信一致的沟通体验、丰富的 OA 应用和连接微信生态的能力,可帮助企业连接内部、连接生态伙伴、连接消费者。企业微信提供了社群、裂变、线下店面管理等丰富的运营能力,同时可为好友添加标签、标注,为后期向顾客提供更加及时精准的服务打下基础工作。
二、私域运营主战场——微信生态六大优势私域流量通常指企业与个人自主拥有的、自主可控且可以反复利用的流量,其中主要包括通微信生态流量、企业自营渠道流量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自有流量三大板块。其中,随着微信生态的不断发展成熟,微信在私域运营领域的优势也逐渐显现:
- 互联网|传统企业里,产品经理的价值衡量难题
- 企业|裁员,降薪,大牛出走:AI大退却的始末缘由
- 宁德|如何提升引力魔方的转化率
- 小米科技|2022年初,小米笔记本该如何选择?这些性价比很高
- 短视频|陪你感受中国冰雪魅力 荣耀智慧屏品牌日惊喜限时钜惠价1499元起
- 显卡|华为系列手机体验如何,只有用过的人才知道,你觉得呢?
- 蓝牙耳机|蓝牙耳机玩腻了,试试静电耳机,看看百元价位如何演绎半千品质
- spring|什么牌子的蓝牙耳机听歌好? 实惠好用蓝牙耳机品牌
- Win10|Win10家庭版如何启用使用本地组策略
- 零售业|美国选择孤注一掷:2400亿美元投向科技产业,我们应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