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股价腰斩,人造肉遇冷?( 二 )


人造肉行业的竞争正迅速加剧 , 而华尔街对该行业的增长前景却越来越持怀疑态度 。
尽管人造肉行业近年来快速增长 , 但消费者的兴趣似乎也在减少 。
一位投资人表示:“大家都认同人造肉潜力很大 , 但很难判断什么时候真正爆发 。
很多投资机构现在都会说先等等看 , 等有销量理想的爆品出来 , 现在人造肉可以说还没有爆品 , 包括之前出过的月饼等都不太火......人造肉现在确实是缺爆款 。 ”
人造肉前景让人堪忧 。
巨头股价腰斩,人造肉遇冷?
文章图片
1、需求端:消费者缺乏正确的认知、渗透率低
在国内 , 目前超过九成的消费者听说过“人造肉” , 但大部分消费者缺乏对人造肉的正确认知 。
比如说 , 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误以为由植物果肉加工而成的产品就是植物性人造肉 。
还有些参与调查的消费者把植物性人造肉与传统豆制品(豆干、素鸡等)混淆 。
从认知渠道上看 , 消费者主要从这五类APP/网站中获得有关信息:社交/社群类(小红书、微博、知乎等)、美食APP(下厨房等)、新闻类网站(腾讯网、今日头条等)、搜索类(百度等)、短视频APP(抖音、快手等) 。
而一些传统渠道诸如超市海报、销售人员推销、电视广告等占比相对较少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人造肉属于舶来品 , 在口味偏好和消费习惯上都存在差异 , 目前植物肉的渗透率仍然较低 。
如何实现本土化 , 是国内人造肉市场面临的一大难题 。
2、供应端:人造肉制作技术要求高、成本高 , 口味堪忧
从制作工艺上 , 人造肉的生产对供应端提出更高的要求 , 会用到合成技术、植物提取技术、肉类加工技术等 。
其中 , 风味物质的合成是当前技术竞争的重中之重 。
植物性人造肉的技术难点在于如何在保持口味基础上 , 同时保证充足的营养 , 从目前的发展阶段而言 , 这两者都未解决 。
当前的人造肉口感近似真肉 , 但仍存在差别 , 一部分消费者表达了“颗粒感重”“口感不佳”等观点 。
此外 , 无论是植物性人造肉还是动物性人造肉 , 目前在价格上都不亲民 , 成本是它正在直面的一个重要难题 。
就连BeyondMeat也因劳动力和供应链以及豌豆蛋白成本上升等问题导致利润持续承压 。
这意味着 , 短期内 , 人造肉很难达到大规模生产及推广的地步 。
3、渠道端:各线下渠道普及率低
近一两年来崛起的国内外人造肉品牌很多都选择了雷同的扩张路径:
首先 , 从toB端切人市场 , 和知名餐饮连锁合作 , 为消费者提供制作好的人造肉菜品 。
比如说BeyondMeat就是肯德基、必胜客人造肉的供应商 。 联合利华旗下植物基品牌执卓肉匠则与汉堡王强强联合 , 推出植物基汉堡 。
从投资的角度看 , 光从餐饮端打开缺口的难度不小 。 由于复购不理想等 , 有些餐饮商家推人造肉的动力并不是很大 , 很多toB的餐饮渠道其实是花钱买的 。
toB模式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离消费者很远 , 消费者只关心好不好吃、够不够营养 , 并不关心是原材料是哪家 。
其次 , 转战零售C端新阵地 , 进入高端超市和大卖场等实体或新零售渠道 , 以及进军线上电商平台 , 扩大可及性 。
例如 , 曾站在喜茶、奈雪、德克士等品牌背后的星期零 , 正逐渐将目光转向C端 。
在C端 , 星期零产品线覆盖了全家、盒马、Ole等线下渠道 。
即使如此 , 大部分人造肉品牌线下渠道的普及率远远不够 。
在一项针对“不曾购买并食用植物人的原因是什么”的调查中 , 接近四成的潜在消费者表示“附近超市无售货/市面上很少卖 。 ”
可见 , 人造肉品牌要想打开市场 , 就得降低消费者的获取成本 , 让客户想到就能买到 , 全渠道布局必不可少 。
巨头股价腰斩,人造肉遇冷?
文章图片
虽然人造肉在发展过程中有诸多阻力因素存在 , 不可否认还是一门好生意 。
那么 , 面对阻力 , 品牌如何推广呢?
1、从目标人群入手 , 撬动人造肉市场支点
(1)素食、环保主义者
当前随着素食主义风潮逐渐盛行 , 全球素食主义者持续增加 。
2019年为“素食主义者之年” , 全球素食主义者超过4亿 。
数据显示 , 素食主义最多的十大国家分别是印度 , 以色列 , 中国 , 意大利 , 奥地利 , 德国 , 英国 , 巴西 , 爱尔兰 , 澳大利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