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亿市值蒸发,格力电器为何被机构抛弃?

采访人员|张艺
编辑|
1
“大白马”跌落神坛 。
业绩上 , 传统的家电旺季 , 格力电器(000651.SH)2021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双双下滑超过15% 。
股价上 , 已跌回三年前 , 格力电器最新收盘价36.50元/股 , 市值距高位已蒸发约2000亿元 , 跌幅超过45% 。
犹忆4个月前 , 格力电器推出员工持股计划 。 当时备受争议之一是 , 持股计划购买价格为27.68元/股 , 仅为公司彼时收盘价的一半左右 。
所幸定价够低 , 在高瓴资本被套牢、高盛“割肉”退出、股价跌破回购价后 , 员工持股计划中最大认购股东 , 占比27.68%的格力电器董事长、总裁董明珠依然没有亏损 。
格力电器已然掉队 。
格力电器最新市值约2200亿元 , 与友商渐行渐远 。 尽管美的集团股价年内也表现不振 , 不过其最新市值4677亿元 , 已是两个格力有余 。 而早在两年前 , 二者市值一度比肩 , 美的集团略领先格力电器不足100亿元 。
海尔也跃居格力之上 , 最新市值已达2400亿元左右 。 2018年底美的格力当时均超2000亿市值 , 当时海尔智家市值还不足1000亿元 。
资本纷纷弃格力电器而去 。
第三季度期间 , 十大流通股东只减未增 。 减仓的包括北向资金、格力集团、汇金、阿布达比投资局 。 其中北向资金撤离明显 , 期间减持数量高达2.04亿股 。 万金全球股票主基金已退出流通股东前十 。
十大流通股东门槛也由中报末的2623.60万股降至三季度末的1701.30万股 。 股东户数88.80万户 , 较一季度末的46.86万户增超90% , 格力电器股东散户化明显 。
机构合计持股比例降至十余年来新低 , 最新机构持股比例仅有23.83% , 较中报时又下滑了8.03个百分点 。 早在中报时 , 知名投行高盛集团清仓了格力电器 。 当时是“割肉” , 时间证明高盛的决定是对的 。
2000亿市值蒸发,格力电器为何被机构抛弃?
文章图片
WIND数据显示 , 2017年至2019年 , 格力电器机构合计持股占比保持在50%之上 , 并于2019年底达59.65% 。
美的集团三季报尚未披露 , WIND数据显示近四年机构持股比例均在60%之上 。 今年二季度末机构持股比例仍高达63.29% 。
资本态度已十分明显 。
为何格力电器会被市场抛弃?
盛极而衰的“分水岭”始于2019年 。
2018年底 , 董明珠与小米雷军之间的“十亿赌约”到期 。 当年三季度双方还打得难解难分 , 四季度业绩一出 , 格力营业收入1981.23亿元 , 险胜1749.15亿元的小米 。 在这场游戏中 , 董明珠笑到最后 。
有资深行业观察人员对界面新闻采访人员称 , 尽管企业家不会因一则戏言而改变公司的正常经营思路 , 但格力电器当年的业绩狂奔离不开其“压货”销售模式 。
格力电器的“压货”模式由来已久 , 这一模式可平衡空调行业的淡旺季 。 要冲量 , 只需要向经销商多压些即可 , 将库存放在渠道环节 。
也有一家格力电器的小型经销商对界面新闻称 , 与其他品牌空调产品相比 , 更乐意压格力空调 , 因此 , 压货多一点也没有太过抗拒 。
格力电器与经销商之间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 , 双方深度捆绑 。 良好的经销商体系 , 曾帮助格力电器稳坐空调销售的头把交椅 。 代表经销商利益的京海互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又是格力电器的第三大股东 , 常年坐享格力电器分红及股价上涨带来的收益 。
那年后 , 双方关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
过多压货也带来的库存压力 , 经销商难免会有怨言 。 库存压力、利润渐薄尚可努力化解 , 不足以让经销商对格力电器萌生退意 。 接下来 , 来势汹汹的电商浪潮很快让董明珠与经销商们开始心生嫌隙 。
面对电商时代的到来 , 董明珠一开始是犹豫的 。
直至奥克斯借助互联网弯道超车 , 拿下电商渠道销量第一 , 并大有奋起直追老大地位之势 。 董明珠坐不住了 , 2019年6月 , 格力下场公开举报奥克斯空调质量问题 。
之后 , 董明珠转变态度 , 积极拥抱电商 。 格力电器开“董明珠的店” , 积极直播卖力推广;11月成立格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董明珠任董事长;双十一让利30亿元打响促销战……
虽然这步走得慢了一些 , 但传统产品借电商破局势在必行 , 而这又难免触动了经销商的“蛋糕” 。 格力电器重要的核心经销商股东——第三大股东京海互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近年来首次减持格力电器 , 2020年第三季度减持了4288.18万股 。
新冠疫情之下 , 格力电器更是大刀阔斧加速渠道变革 , 推动双线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