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液双雄之争,新宙邦为何被天赐材料反超?


电解液双雄之争,新宙邦为何被天赐材料反超?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公司研究室 , 作者|曲奇
国内锂电池电解液的两家头部公司 , 新宙邦和天赐材料有不少相似性 。 两家公司的创始人覃九三和徐金富均有化学方面的专业背景 , 公司最初的业务都不是锂电池 , 前者从电容器电解液切入 , 后者从日化材料切入 。
但进入锂电池领域后 , 新宙邦选择主攻添加剂 , 并横向进军有机氟材料和半导体化学材料 , 而天赐材料主攻六氟磷酸锂技术 , 在此技术上进行纵向一体化布局 。 2015年 , 天赐材料的锂电池电解液市占率首次超过新宙邦 , 这种优势一直持续到现在 。
2021年 , 六氟磷酸锂进入了新一轮的涨价周期 , 同行纷纷扩产之际 , 新宙邦面对暴利的六氟磷酸锂 , 仍岿然不动 。 如今 , 新宙邦的市值不到600亿 , 不及天赐材料的一半 。 市场的定价 , 以及新宙邦的选择 , 孰对孰错?
新宙邦横向扩张被天赐反超
1996年 , 化工专业出身的覃九三在深圳成立了深圳市宙邦化工有限公司 , 这便是新宙邦的前身 , 据称“宙邦”是希望公司成为“中国的杜邦” 。 2002年公司更名为新宙邦 , “新”代表着新材料领域 。 成立初期 , 新宙邦通过做电容器电解液 , 迅速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 。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 , 日韩企业垄断锂电池产业链十年 。 2000年开始 , 中国公司开始寻求突破口 , 陆续有一批公司开始涉足锂电池电解液的生产 , 其中就包括天赐材料、新宙邦、江苏国泰等 。
2000年 , 在电容器电解液方面有一定研发基础的新宙邦 , 开始切入到锂电池电解液领域 。 锂电池电解液成分主要分3部分 , 由以碳酸乙烯酯或碳酸二甲酯为主的溶剂、以六氟磷酸锂为代表的电解质、添加剂构成 。
电解液双雄之争,新宙邦为何被天赐材料反超?
文章图片
有资料称 , 新宙邦最开始打算从液态六氟磷酸锂入手 , 但做了半年发现存在一定门槛 , 便决定采用进口六氟磷酸锂 , 主攻添加剂 , 做好客户配方和产品服务 。 而天赐材料当时选择从美国人手中购买制备六氟磷酸锂的技术 , 或许 , 新宙邦和天赐材料在电解液领域的技术路线差异 , 正是那时的选择导致的 。
新宙邦与天赐材料的区别还在于产业链的布局上 , 一个横向扩张 , 一个纵向并购 。
新宙邦在电容器电解液、锂电池电解液之外 , 又于2015年收购海斯福 , 涉足含氟精细化工 , 主营产品包括含氟医药农药中间体、氟橡胶硫化剂、环境友好型表面活性剂、含氟润滑油等 。 2015年 , 新宙邦还通过惠州二期项目进军半导体化学品领域 , 下游应用领域主要有显示面板、晶圆制造、太阳能光伏等 。
新宙邦向有机氟领域扩张的同期 , 天赐材料则一直围绕着锂电池这条产业链开展业务 。 2015年 , 天赐材料通过收购东莞凯欣 , 反超新宙邦成为国内产能最大的电解液公司 。 同年 , 天赐材料开始布局锂盐和添加剂 。 2016年 , 布局电解液上游的锂辉石、氢氟酸和碳酸锂 , 由此实现了纵向一体化,哪怕是开展的正极材料业务 , 仍旧是围绕着锂电池 。
与天赐材料相比 , 新宙邦的4块业务在应用场景上差异较大 , 这也导致新宙邦产品种类虽多 , 却难以形成合力 。 业务上的分散 , 或许是导致新宙邦在电解液领域 , 市占率不如天赐材料的一个原因 。
锂电业务收入规模及增速均不及天赐
目前 , 新宙邦的主营业务可分为电池化学品、有机氟化学品、电容化学品、半导体化学品 。 2021年上半年 , 新宙邦收入25.57亿 , 同比增长114% 。 其中 , 电池化学品收入17.70亿 , 增速为200%;有机氟化学品收入3.34亿 , 同比增长11%;电容化学品收入3.26亿 , 同比增长43%;半导体化学品收入为0.89亿 , 同比增长92% 。
电解液双雄之争,新宙邦为何被天赐材料反超?
文章图片
尽管有机氟业务已超过电容器 , 但增速较低;半导体业务增速虽高 , 但对收入的贡献较小 。 目前 , 新宙邦70%的收入来自锂电产业链 , 且该业务收入增速远高于其他 。 但若与天赐材料对比 , 2021年上半年 , 天赐材料锂电池材料收入31.42亿 , 同比增长282% 。 无论是收入规模还是增速 , 新宙邦都不及天赐材料 。
毛利率方面 , 2021年上半年 , 新宙邦的锂电业务毛利率为25.76% , 同比下降1.59个百分点 。 同期 , 天赐材料锂电业务毛利率为36.18% , 同比增长6.64个百分点 。 同为电解液头部生产商 , 俩家公司的毛利率却一升一降 , 且相差10.42个百分点 , 这便是因为两家公司主攻方向不同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