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苏联飞船返回地球,打开舱门后发现,三名宇航员已经死亡( 三 )


众所周知 , 在太空中飞船的速度如果下降到了一定程度 , 飞船将会被地球的引力吸引 , 高度逐渐降低 , 被拉回到地面 。 返回舱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 将宇航员从太空带回地球 。 而这次 , 联盟11号的返回舱却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意外 , 导致三位宇航员的生命终结在浩瀚无垠的外太空!
1971年,苏联飞船返回地球,打开舱门后发现,三名宇航员已经死亡
文章图片
当时 , 宇航员们正在对返回舱进行减速 。 按照联盟号飞船的程序 , 在进行离轨操作几分钟后 , 轨道舱和返回舱就能完全脱离 。 需要补充的是 , 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时 , 联盟11号的轨道高度是168km 。 也就是说 , 即使轨道舱和返回舱完全脱离 , 返回舱仍需要至少半小时才能顺利进入地球大气层 。
然而 , 在两舱分离阶段 , 返回舱的压力阀被意外震开 。 这一现象直接导致舱内的空气大量泄漏 , 气压急剧下降 。 更糟糕的是 , 因为返回舱本身是按照两人的规模制造的 , 三人待在里面难免拥挤 。 为了活动自如 , 宇航员们在返航时并未穿上宇航服 。
很快 , 空气泄漏造成的声响被其中一位宇航员察觉 , 他开始招呼其他两位同事探测声响的来源 。 在发觉是通气阀出了问题后 , 经过专业训练的三人立即决定手动关闭等压阀 。 可惜未等他们实施 , 短短的34秒内 , 返回舱就因为氧气泄漏后完全真空 。
没有宇航服的保护的三人 , 在真空状态下仅仅过了40秒就完全丧失生命体征 。 根据后来的尸检显示 , 三人均死于由低压环境造成的血液沸腾和肺栓塞 , 其脑部和肺部都有溢血症状 。 可想而知 , 他们死亡前的40秒 , 是多么痛苦 。
事故发生后 , 苏联为这三位宇航员举行了盛大的国葬 。 前来吊唁的苏联人民悲痛万分 , 赞叹这三位为航空事业牺牲的宇航员的光辉与伟大 。 葬礼上 , 苏联宇航局派出功勋女航天员瓦莲京娜对各位家属进行了真诚的安抚与安慰 。 同时 , 苏联航空局还宣布立即停止对礼炮1号太空站的对接工作 , 重启时间暂定 。
1971年,苏联飞船返回地球,打开舱门后发现,三名宇航员已经死亡
文章图片
昔人已逝 , 随着葬礼的结束 , 这场航天悲剧似乎也被画上了一个沉重而悲伤的句号 。 但是 , 作为行动的主办方 , 苏联宇航局却应该对联盟11号成员的牺牲做出反思与交代 。
首先 , 就是航天员的组成 。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 在任何行动中 , 临阵换帅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 , 更不用说把人马全部换掉 。 既然在距离对接计划不到三天的时间里 , 有工作人员出现状况 , 那么是否该考虑将计划后延 , 作出调整呢?一味地赶进度 , 只会降低好结果的可能性 。
其次 , 就是上文提及的飞船设计问题了 。 实际上 , 苏联设计局在设计联盟11号时 , 就有致命的误区 。 明明想要让三个人上去 , 偏偏要设计成两人的容量 , 导致后续三位宇航员要想在舱内活动自如 , 就必须脱下宇航服 。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超载现象 , 任何交通工具的超载 , 均会给乘客的人身安全留下致命的隐患 。 更何况是太空行动中的超载!
其实早在设计初期 , 就有专家对飞船的结构设计提出过质疑 , 然而却遭到了苏联航空部门无端的否决 。 在对这起事故进行调查时 , 相关负责人卡马宁将军被撤职 , 第1设计局也在后续对飞船进行了改进 。
到了后来改良过的二代联盟号 , 苏联航空部规定 , 飞船乘客数量从3人降为2人 。 而且无论是上升至太空还是返回地球大气层 , 宇航员必须身着宇航服 , 让宇航服成为捍卫生命的最后屏障 。
1971年,苏联飞船返回地球,打开舱门后发现,三名宇航员已经死亡
文章图片
回顾联盟11号事故 , 总会让人想起“老司机”这个词 。 随着现代化进程 , 很多人都开始报驾校学车 。 新手上路的时候 , 车后面总会贴一个实习标志 , 提示这个车主驾驶经验不足 , 需要多加照顾 。
而在马路上总有那么一些人 , 他们开车时十分随意 , 单手开 , 侧躺开 , 甚至边打电话边开 , 简直是花样百出 。 每次交警看见了都十分头疼 , 拦下来问他们怎么回事的时候 , 他们总会回一句:“我可是开车多年的老司机 。 ”
在很多小白看来 , 老司机简直是大神一般的存在 。 他们资历老 , 经验足 , 似乎干什么都不会失败 。 史上最大当量的核武器伊万 , 穿着机动洲际导弹的马甲的R-36洲际导弹SS-18撒旦 , 能承受核爆炸冲击的重型坦克的279工程 , 能二次毁灭地球的核潜艇SSN , 利用地面效应产生升力的里海怪物地效飞行器 。 老司机凭借他的奇思妙想 , 打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工业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