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坑惨许家印?本人首回应:刚入职就谏言降负债,但大受批评( 二 )


三、一年前即提出离职 , 重回学术研究 , 此前未回应误解性言论是因为顾及企业陷入困境
2020年下半年 , 即一年前 , 我觉得已经做了应有的谏言和努力 , 但由于言不为用 , 难以融入 。 加上判断国家调控地产的决心和力度很大、房地产的时代要过去了 , 学术研究更加适合我 , 所以我提出了离职 。 恒大考虑到我是公众人物 , 为避免品牌影响 , 对我进行了挽留 。 由于我离职的决心已下 , 终于在2021年3月批准 。
有些误解性言论 , 我之前没有回应 , 是因为那毕竟是前东家 , 企业陷入困境 , 不要再引发舆论关注 , 做人多雪中送炭、少落井下石 , 做人要厚道 。 即使离职半年多 , 我仍然希望恒大能走出困境 , 有个好的结局 , 因为那涉及很多家庭!当然 , 由于我的顾虑 , 迟迟没有正面回应 , 也引发了一些误解性的言论 , 对我个人声誉造成了影响 , 对喜欢我的朋友造成了困扰 。 所以 , 现在不得不回应和澄清 。
实事求是地讲 , 我虽然一年前判断房地产的好日子要过去了 , 但公司以及其他部分房企形势这么快急转直下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 。 就好像我在2014年中预测“5000点不是梦”、2015年4月预警“海拔已高风大慢走”“我理性了市场疯了”一样 , 6月以后A股以股灾的方式进行调整也超出了我的预期 。 从事了20年的经济形势分析 , 可能我比多数人对宏观环境变化更关注、更敏感 , 但这个世界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 有很多新东西需要学习和敬畏 。
2021年3月退出房地产圈以后 , 我发表的第一个公开观点是“房地产是最坚硬的泡沫”“房地产调控要软着陆 , 避免硬着陆 , 用时间换空间”“全球历次房地产大泡沫:催生、疯狂、崩溃及启示” , 算是一种基于专业直觉的风险预警 , 呼吁以城市群战略、人地挂钩、金融稳定和房产税为主的“新房改” , “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 这些观点跟我此前的观点一脉相承 。
任泽平坑惨许家印?本人首回应:刚入职就谏言降负债,但大受批评
文章图片
四、“造谣一张嘴 , 辟谣跑断腿”
网上关于我的言论很多都是假的 , 杜撰的 , 真是“造谣一张嘴 , 辟谣跑断腿” , 更何况我还有些清高 。
举个例子 , 网上盛传的“任泽平2018年预测 , 中国未来10年一二线城市房价翻二倍 , 三四线城市房价翻三倍”这一言论 , 是广东一个自媒体小号杜撰的 , 大约是为了蹭流量、增加关注度 , 我的微信公号、报告、公开演讲和采访等等都没有说过 , 完全是被自媒体杜撰造谣 , 却因观点吸引眼球而以讹传讹 。 事实上 , 我们的研究结果是“三四线库存过剩”风险(参考2018年《中国住房存量测算报告》等) , 怎么可能再预测“三四线城市房价翻三倍”呢?无稽之谈 。 类似的谣言还有一些 。
确实在2015年 , 我提出过“一线房价翻一倍” , 现在看来 , 也基本实现 。 而在恒大期间 , 因为身处行业当中 , 以及公司也有各种限制 , 基于回避原则 , 所以我在公开场合极少预判房价走势 。 当然 , 我希望房价能调控住、调控好 , 实现居者有其屋 。
有时谣言太多 , 你根本来不及辟谣 , 有一定影响力了 , 也会被碰瓷、蹭流量 。 微信公号、微博上曾经有几十个“任泽平宏观论道”“任泽平投资实战”之类的假号 , 照片都是用我的 , 发布各种言论 。 后来我们下决心打假 , 部分打掉了 , 但是也很费时费力 。 还有人假借我的QQ号拉群搞股票投资 , 而我都十多年没用过QQ了 。 有很多知名经济学家和分析师也被这种造谣方式困扰过 。 这个社会造谣成本太低 , 维权成本太高 。
大多数情况下 , 我确实懒得辟谣或回应 , 有那功夫认认真真做点扎实的研究多好啊 , 人生苦短 , 何必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事情和人上呢 。 我希望同行之间 , 摒弃个人之成见 , 以研究成果论长短 , 以社会价值为目标 , 在学术上争鸣 , 潜心做好研究 。 我也希望大家都有所成 , 做好经世济民之学问 , 一起推动学术研究进步 。
任泽平坑惨许家印?本人首回应:刚入职就谏言降负债,但大受批评】五、此心光明 , 亦复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