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栏|囚禁于纳米围栏中的量子( 五 )
不妨来看几个例子,看看物理人是如何用“海市蜃楼”来实现物理功能的。这些例子主要出自笔者过去若干年来的摸索性研究数据,虽然结果显得还很简陋和初步。
文章图片
图4.纳米量子围栏中量子尺寸效应示意图及关联研究示意图[1]。
4.1.原子扩散
第一个例子是原子在围栏内扩散行为的量子限域效应。
表面物理很早就告诉我们,晶体表面如果存在一个原子,只要赋予其足够动能,它就会在表面进行无规随机行走。此为经典原子扩散行为,类比于宏观的布朗运动行为。怎么能够在面心立方金属(111)表面上的量子围栏中实现扩散行为的观测呢?最简单直接的做法是:
(1)选择一个合适的金属(111)表面。这里选择Ag而不是Cu的(111)面作为表面;
(2)选择一个实验温度,一般是液氦温度;
(3)选择一类金属原子在Ag (111)表面构建量子围栏。注意,构建围栏的原子必须足够稳定,不能到处行走。可以挑选Fe原子组建围栏,因为Ag (111)表面上的Fe原子扩散势垒较高,在液氦温度下位置足够稳定;
(4)选择一类金属原子作为扩散示踪原子。这种原子在Ag (111)表面上应该很容易随机扩散,即扩散势垒很低。如 Gd原子在液氦温度下其表面扩散能力依然很强。
文章图片
图5.用量子围栏研究量子受限下的原子扩散。(a)单晶Ag (111)上由32个Fe原子构建成的、直径为30 nm的圆形围栏。围栏内部的电子本征态密度振荡分布(即量子波动干涉所致的干涉环)清晰可见(见插图),干涉环间距大约3.8 nm,干涉环振幅由中心向外不断减弱。(b)两个Gd原子(两个耀斑点即为其位置)通过电子束蒸发沉积到围栏内,相距大约7.0 nm。32个Fe原子构成的围栏衬度清晰可辨。(c)在不同时间内随机采集500 多幅图像,然后将这500幅图像叠加起来,就形成了这两个Gd原子的位置概率分布图。这里,亮度越高表示此处Gd占据的概率越高。仔细辨认,可以看到Gd原子分布呈现三个圆环,越靠近Fe原子围栏,圆环亮度越高。越靠近中心的圆环衬度越暗,难以分辨。(d)在围栏内部放置20个Gd原子,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这些Gd原子会在靠近围栏内测形成一个不闭合的圆环(图中用高亮的细线将环连起来,以便辨认;外侧的蓝线标识的是Fe原子围栏)。结果来自文献[Phys. Rev. B 87, 085415 (2013)]。
满足了上述四个条件,就可以开始进行实验了:
(1)首先在Ag (111)表面上沉积若干Fe原子,并利用STM操纵32个Fe原子形成一个围栏,如图5(a)中的蓝色圆环所标识。这个围栏在实验温度下高度稳定。
(2)测量围栏内的本征态密度分布,即得到类似于图1(a)的干涉花样,其线扫描曲线作为插图显示。
- 校花患上精神病,父母不给治病反而将其囚禁5年,网友联合救出
- 迪拜“恶魔酋长”穆罕默德:坐拥300亿资产,却囚禁妻女20年
- 安保系统太小儿科?两名小男孩轻松进出白宫围栏
- 1977年,20岁女孩搭乘顺风车惨遭囚禁,被虐待7年后竟爱上了恶魔
- 美国加州发生石油泄漏设置漂浮围栏阻止污染扩散
- 湖北武汉一男子,偷挖地窖囚禁2名女孩590天,最后怎么被发现的?
- 宇宙是“囚禁”人类的容器?光速并非极限,人类无法走出银河系?
- 疯狂的马兜铃:先引诱再囚禁,生存全靠耍流氓,还有人当好东西吃
- 横跨30亿光年的宇宙墙曝光,为何要“囚禁”我们?是谁建的?
- 鲸鱼被非法囚禁后获救,恢复自由的虎鲸却不愿走,专家的解释很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