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入烘焙局,资本永不休( 二 )


如果按照卿永透露的营业额估算 , 那么墨茉点心局单店的年营收约在2400万左右 , 截至目前 , 其共有16家门店 , 假设这些门店均火力全开 , 那么墨茉点心局一年的营收将超过3.8亿元 , 而这还不包括待开业的门店 。 尤其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 , 墨茉点心局创立于2020年6月 , 至今也才13个月有余 。
不过 , 年轻消费者对于烘焙食品的旺盛需求以及行业集中较低带来的并不全是好消息 , 烘焙行业进入门槛低、市场参与者重多、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这一赛道上的竞争日益激烈 。
2021年4月 , 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烘焙品牌立高食品在其招股书中披露 , 公司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 若公司不能通过提高研发实力、拓展营销网络、加强管理、及时扩大产能等方式提高竞争力 , 则可能面临市场份额下降 , 市场空间受到挤压的风险 。
同样感受到危机的还有港股上市烘焙品牌克莉丝汀 。 整个2020年 , 克莉丝汀共关闭了99家门店 , 其在2020年年报中指出 , 中国烘焙市场规模日益壮大 , 每年以超10%的增长速度发展 , 同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 。 市场分化趋势明显 , 时尚、独特、轻快的产品及消费场景受到客户青睐 , 尤其比重较大的年轻消费群体 。 传统烘焙企业的发展备受挑战 , 加速转型已刻不容缓 。
杀入烘焙局,资本永不休
文章图片
两极分化愈加严重:
杀入烘焙局,资本永不休】老牌烘焙品牌没落 , 新晋烘焙品牌上位
立高食品和克莉丝汀接连发出风险预警的背后 , 是烘焙行业正在遭遇一场“闭店潮” 。
7月7日 , 杭州老牌烘焙品牌浮力森林在官方微信号发布通告 , 称因经营策略调整 , 7月8日起关厂闭店 , 为期三个月 。 而在2020年7月时 , 浮力森林就曾因疫情影响、假充值卡等问题关厂闭店两个多月 。
业内有一种观点认为 , 浮力森林频繁闭店是因为现金流遇到了一些问题 , 尤其是疫情之后 。 在巨大的资金缺口面前 , 浮力森林或正经历着生死考验 。
实际上 , 遭遇“闭店潮”的老牌烘焙品牌并非只有浮力森林一家 。
今年6月 , 宜芝多也被曝出大量门店突然关闭的消息 。 而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 , 宜芝多还曾在40天内关掉了上海地区的70多家门店 。
尽管宜芝多官方回应称大量闭店是因经营策略调整所导致 , 并且正在努力寻求方法复工复产 。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 , 同样指向了其“奄奄一息”的现金流 。
6月20日 , 宜芝多创始人蔡秉融在接受采访时承认 , 因为拖欠200多名员工三个月工资及近一年社保 , 最终导致员工停工、生产部门停产 , 上海30多家门店停业 。 “从2020年开始 , 宜芝多就陷入了资金危机 , 目前拖欠员工800多万元的工资 , 以及供应商的货款 , 导致如今的闭店危机 。 ”
据「鞭牛士」不完全统计 , 近年来 , 马哥孛罗、新侨、原麦山丘、面包新语、彻思叔叔、瑞可爷爷、克莉丝汀、多乐之日、OpenOven、可颂坊、贝思客等老牌烘焙品牌均先后遭遇了部分或全面关店的情况 。
“从表面上看 , 品牌老化是这些老牌烘焙品牌躲不开闭店魔咒的原因 , 但其实背地里还有两个更为重要的原因 , 一是创新不足 , 二是难以转型 。 ”何开阳继续解释 , “创新不足是老牌烘焙品牌的通病 , 它们在面对成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年轻一代时 , 摸不透年轻人的心思 , 只是一味地按照老路子经营 , 也就无法俘获年轻人的心 。 另一个 , 众多线下门店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 引流受限 , 这种模式存在很大的隐患 , 相比现在一些讲究轻资产、灵活、个性、主打健康并注重配合线上和营销的新晋烘焙品牌 , 前者不仅会让自己变得笨重 , 而且也不利于快速响应市场和转型 。 ”
虽然老牌烘焙品牌正遭遇“滑铁卢” , 但新晋烘焙品牌却备受资本追捧 , 除了虎头局和墨茉点心局外 , 值得一提的还有泸溪河 。
从2013年创立至今 , 泸溪河已开设了200余家门店 , 在年轻人心目中拥有绝对的号召力 , 除了产品创新和积极迎合年轻人的胃口 , 泸溪河在包装和门店颜值上 , 也与年轻人时下最爱的国潮风紧密结合 。
泸溪河在很早之前就已进入了资本的视野之中 。 一直以来 , 不少一线投资机构和投资人纷纷向其发出投资意向书 , 但都因为泸溪河创始人黄进没有融资意向而宣告失败 。
投中网在一篇报道中指出 , 泸溪河的经营方式很特别 , 一是借助OYO模式 , 将一些烘焙品牌纳入品牌旗下整顿整合;二是通过“收编”供应链的方式发展 , 并且已在南京、杭州、广州、北京、南宁开设了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