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亿市值!深绑宁德时代,德方纳米渐成铁锂正极“隐形冠军”?


200亿市值!深绑宁德时代,德方纳米渐成铁锂正极“隐形冠军”?
文章图片
编者按
2018-2020年 , 国内三元电池的年产量反超磷酸铁锂电池 , 宁德时代更是凭借三元锂电超越比亚迪 , 占据锂电江湖的半壁江山 , 还登上创业板一哥的宝座;2021年上半年磷酸铁锂累计总产量反超三元锂电 , 时隔3年后的首次逆转 , 会引发锂电行业怎样的动荡?会酝酿哪些新的投资机会?磷化工与钛白粉相关个股为啥纷纷切入磷酸铁赛道抢占上游?锂电乘风破浪的传奇故事能持续多久?
财华社磷酸铁锂回归专题将会一一解答 , 本文是该专题的第二篇 。
01十年风雨 , 壁垒高筑
新能源上市公司中 , 创始人有军人背景的并不多 , 德方纳米算是一个 。 德方纳米的老板叫吉学文 , 此人当过兵 , 做过控制板 , 开过气体传感器公司 , 之后投身纳米与磷酸铁锂材料 。
1984年从吉林工业大学毕业后 , 怀揣着一颗报效祖国之心 , 为了圆自己参军之梦 , 吉学文奔赴空军长春飞行学院 , 接受了几年正规训练 , 当了十年的参谋 , 从事科研工作 。 如果继续发展 , 未来前景可期 。
出乎意料的是 , 1994年 , 吉学文毅然放弃光鲜的身份 , 下海深圳 , 合伙创办了生产控制板的拓邦电子公司 。 2006年 , 拓邦电子在深交所挂牌上市(09年更名为拓邦股份) , 成为吉学文掌舵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 也因此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
2006年 , 因为机缘巧合 , 吉学文结识了王允实、张立德、师昌绪等几位纳米材料界的泰斗 , 对纳米技术的前景十分看好 。
先是投资了有“中国纳米专家第一人”之称的张立德 , 用纳米氧化铝等技术做了一套污水处理装置 , 可惜的是 , 最终没有走向产业化 。
后来找到了在金属材料领域非常有知名度的王允实与孔令涌 。 1938年出生的王允实、1962年出生的吉学文和1978年出生的孔令涌 , 这样一个老中青的组合碰到一起擦出了“火花” , 2007年 , 他们联合创立了德方有限 , 也就是德方纳米的前身 。
德方成立的时候主要是研究纳米材料的制备工艺 , 比如生产纳米的粉体 , 纳米氧化铝和其他一些纳米技术的应用 , 纳米技术材料的合成 。
面对低碳经济带来的巨大节能与环保需求 , 基于对新能源材料应用领域的前瞻性预测 , 吉学文认定未来新能源材料市场前景广阔 , 于是将公司战略转移到利用纳米化技术应用在磷酸铁锂的合成上 。
一次偶然的实验中 , 公司研发团队发现了“自热蒸发液相合成法” , 属于全球首次开发 , 具有能耗低、产品性能优、批次稳定性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 明显优于国内外现有的其他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工艺技术 。 为了提高纳米磷酸铁锂的一致性、导电性 , 又发明了非连续石墨烯包覆技术 。
十几年的风风雨雨 , 无数次的失败又重头再来 , 到如今的技术进入成熟期 , 公司步入稳定发展期 , 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德方纳米失败了很多次 , 这个过程很难再被复制 , 这就是德方纳米最强大的壁垒 。
吉学文提到竞争对手要集约化生产 , 如果控制不住成本 , 就存在巨大的市场问题 , 没有高利润 , 自然就会被淘汰 , 这也是行业一个洗牌的过程 。
2019年4月15日 , 德方纳米在创业板上市 , 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 上市当天的收盘价为60.16元 , 2021年7月16日收盘价为247.00元 , 增幅为310.57% 。
依靠着较高性价比的产品 ,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甚至连比亚迪都纷纷“拜倒在其石榴裙下” , 目前德方纳米毫无疑问已经成为磷酸铁锂材料市占率第一的企业 , 那么他的独门秘籍是什么呢?
02一门独技 , 吃遍江湖
目前 , 公司是唯一一家运用液相法生产磷酸铁锂材料的厂商 , 并针对该核心技术申请专利保护 , 技术壁垒稳固 。
磷酸铁锂的生产技术有固相合成法、液相合成法等 , 市场上普遍采用固相合成法 , 而德方纳米独家采用“自热蒸发液相合成法”生产纳米磷酸铁锂 , 而相较主流的固相合成法 , 德方纳米采用液相合成法生产的产品更具成本优势 。
该技术经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具有''中国材料学之父''之称的两院院士师昌绪先生为组长的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专家组鉴定 , 认为属于国际领先水平 。 运用公司液相法工艺生产的磷酸铁锂材料的低温性能与倍率性更好、安全性更高、产品导电性较好、内阻较低、循环寿命长 , 具备了良好的电化学和纳米材料的性能 , 产品性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