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智能体是怎样和我们交流的?解密人类已知的外星信号( 四 )


运用这一框架 , 我们可能已经有好几次听到了来自外星人的消息 , 只是还不能证明 。 最近的一次是我们探测到来自比邻星的BLC1信号(下文有更多介绍) 。 但这并不是第一次 。
哇!信号:
1977年8月15日 , “大耳朵”天文台的天文学家检测到一个持续了72秒的窄频无线电信号 , 似乎是来自人马座的方向 。 几天后 , 该天文台的天文学家杰瑞·R·埃曼(JerryR.Ehman)在查看打印的数据时发现了这个异常现象 。
外星智能体是怎样和我们交流的?解密人类已知的外星信号
文章图片
“哇!信号”的信号读数 。 (图片来源:“大耳朵”天文台/北美天体物理天文台)
这串异常的信号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 他圈出了打印出来的读数——用字母数字代码“6EQUJ5”表示——并在旁边写下“哇!” 。 从此 , 这个强大的信号被昵称为“哇!信号” , 并被许多人认为是来自外星文明的信号 。
该信号没有调制(用于通过无线电传输信息) , 且后续的尝试也没有什么发现 。 尽管如此 , “哇!信号”仍然是可能存在的外星信号的最有力候选者 。 2017年 , 有新的证据表明 , 该信号可能是由伴随彗星的氢云产生的 。 接着 , 在2020年 , 天文学家们认为他们已经将“哇!信号”的来源缩小到了1800光年外的人马座的一颗非常像我们自己的恒星 。 但是依然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 。
正如搜寻外星智能体(SETI)研究所的资深天文学家赛斯·索斯戴克(SethShostak)所描述的那样:
“那到底是不是E.T.?没人知道 。 没有人找到另一种解释来说明那可能是什么 。 这就像你听到你家阁楼里有铁链的响声 , 你会想 , ‘我的上帝啊 , 真的有鬼 。 ’但后来你再也没有听到它们 , 那么你会怎么想呢?”
重复爆发(外星摩尔斯电码?):
2007年 , 天文学家邓肯·洛里默(DuncanLorimer)和他的学生大卫·纳尔克维奇(DavidNarkevic)在查看脉冲星档案数据时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东西:持续时间仅为几毫秒的瞬时无线电脉冲 。 这被称为“洛里默爆发” , 是天文学家们探测到的几个快速射电暴(FRB)中的第一个 。
从那时起 , 就已经有超过一百五十个快速射电暴被检测到(主要在档案数据中) , 其中大部分起源于银河系外 。 2020年4月 , 加拿大氢强度测绘实验(CHIME)射电望远镜探测到第一个银河系快速射电暴 , 数据表明它们与具有强大磁场的中子星(磁星)密切相关 。
然而 , 在少数情况下 , 已发现的快速射电暴源是重复的 。 到目前为止 , 这种现象还没有得到自然解释 , 使得一些人认为它们可能是外星传输的证据 。 这可能是宇宙版的摩斯密码 , 即发送者重复敲打信息以表明一种模式 。
外星智能体是怎样和我们交流的?解密人类已知的外星信号
文章图片
“正在消失”的恒星:
1960年 , 弗里曼·戴森(FreemanDyson)在一篇题为《寻找人造恒星红外辐射源》的论文中普及了天基巨型结构的概念 。 在这篇论文中 , 他假设外星文明可以达到一个这样的发展水平 , 即它们能够建造一个可以容纳它们的整个太阳系(并利用所有太阳能)的球形结构 。
根据戴森的说法 , 这些巨型结构(又名“戴森球”)可以通过搜索红外辐射的点源来找到 。 从那时起 , 戴森的著作激发了对其它类型的巨型结构的猜想以及如何通过寻找经历周期性变暗的恒星(类似于如何检测传输系外行星)来探测到它们 。
2015年9月 , 行星猎人项目的一个公民科学家小组在观测KIC8462852(绰号“虎斑星”或“博亚剑星”)时宣布其亮度大幅下降——这是一颗位于距离地球1470光年的、来自天鹅座的主序F型恒星 。
外星智能体是怎样和我们交流的?解密人类已知的外星信号
文章图片
虎斑星的艺术渲染图 。 图片来源:美国宇航局
他们的观测结果表明 , 2011年3月5日出现了一次重大的亮度下降 , 当时这颗恒星突然急剧地变暗了15% 。 随后 , 在2013年2月28日 , 这颗恒星在再次变亮之前变暗了22% 。 后续的观测记载了从2017年5月中旬持续到2018年7月的新波动 。
使用开普勒数据的研究进一步表明 , 虎斑星经历了小而频繁的非周期性亮度下降 , 每次持续约一天 。 大型暗淡事件的发生表示恒星和地球上的观察者之间有一个大型天体经过 , 而时长一天的暗淡事件的发生则表示许多小型质量的恒星以紧密队形运行 。
试图解释这种现象的尝试包括观测星周碎片盘、破碎的彗星和小行星、巨行星(或带环的行星)以及围绕恒星破裂的行星或系外卫星 。 然而 , 这些解释中没有一个完全符合观察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