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戏演员黄艳艳:梅开“春信至”踏伞“艳归来”( 四 )


作为戏剧大省 , 福建近20年来已蝉联十届“梅花” , 17人18次问鼎此奖(其中“二度梅”一人) 。
“这是人才的收获、福建戏剧的收获 , 更是观念的收获 。 梅花奖虽是个人单项奖 , 但实际上代表着该剧种的表演艺术高度 。 ”吴新斌说 , 福建演员近些年届届获奖 , 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省戏剧表演艺术发展水平和戏剧整体上的进步 , 反映了多年倡导提高的福建戏剧二度创作尤其是表演、导演水平终于有了改观 , 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之间找到了相对的平衡 。 最显著的变化 , 是让表演艺术重新回到舞台中心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梅花奖对福建戏剧有着特别的意义 。
近年来 , 福建戏剧在保持剧本优势的同时 , 着力提高表演和导演水平 , 并以推“梅花奖”“文华表演奖”为抓手 , 积极为此蓄力 。 从某种程度上说 , 重视这些工作 , 也就是重视戏剧表演艺术 , 重视二度创作 。
“福建之所以不断涌现梅花奖和文华表演奖 , 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 得益于全国专家对福建戏剧事业的扶持 , 得益于福建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氛围 , 凝聚着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 ”吴新斌说 。
福建戏剧创作如何上高原、攀高峰?吴新斌说:“我们要加强现代戏的创作与演出 , 继续走传承和创新兼重的路子 。 戏曲演员在现代戏中角色创造和程式的转化创新仍需加强 , 对戏曲传统经典的传承还需持续深化 , 整体表演、导演艺术水准和唱腔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 , 一个剧种、一个戏剧团体的兴衰成败 , 很大程度取决于优秀演员的多少;培养人才 , 推出优秀演员 , 推出名角 , 是关乎一个剧种、一个院团发展的大事 。 这些已成为福建戏剧界的共识 。
为此 , 吴新斌建议 , 一方面提高剧目的整体水准和艺术格调 , 除了好剧本 , 最需要的就是好演员;一方面剧目创作演出活动可以带出名角 , 带动人才培养和院团建设 。 反过来 , 名角、好演员可以反哺剧目、剧种和剧团 。
“每一届梅花奖评比 , 都是一个促进的契机、完善的契机、净化的契机 。 它能挖掘一个演员的潜质 , 激励和引领演员雕琢表演艺术这块美玉 , 向着成为一名戏剧表演艺术家的目标 , 历练应有的品质 。 ”吴新斌说 , 多培养出“梅花”“文华”不是最终目的 , 更重要的是把冲刺全国顶尖奖项视作一个出人出戏的载体和带动事业科学发展的契机 , 从而在继承创造中让古老的戏曲艺术之树获得新的生命 。
吴新斌表示 , 福建剧协在推“梅”过程中 , 严格按照梅花奖章程 , 坚持德艺双馨 , 要求梅花奖演员有担当意识、团队意识 , 加强品格修养 , 引导他们明确时代、剧种所赋予的社会责任 。
莆仙戏演员黄艳艳:梅开“春信至”踏伞“艳归来”】作为省剧协主席 , 吴新斌希望福建的每一位“梅花”都能自觉担当起剧种传承和发扬光大的重任 , 回报沃土 , 多放下身段为基层百姓演出 , 多一点执着和坚守 , 用梅花的圣洁之魂 , 点亮一方舞台 , 让“梅花”成为社会、人生大舞台上的不谢之花 。 (采访人员树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