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斋」大运河边“舌尖上的非遗”,花甲老人坚守300年传承( 二 )

“18岁做售货员 , 43岁当厂长 , 53岁成为传承人 , 300多年历史的大顺斋糖火烧 , 传到我手里绝不是配方和手艺那么简单 , 更历经磨难、艰辛 , 和老一辈人的心血 。 ”刘志国拍了拍手上的面粉 , 讲起了他“半路出家”“临危受命”的故事 。


「大顺斋」大运河边“舌尖上的非遗”,花甲老人坚守300年传承

“谁也不会想到40多年前 , 副食店里的小售货员 , 把一辈子扑在了小小的糖火烧上 。 ”坐在沙发上 , 陈年往事浮现在刘志国眼前 。

上世纪90年代 , 老百姓家必备的点心糖火烧不再紧俏了 , 360度大转弯 , 老字号竟然在一个季度内亏损75万元 。 眼看厂子要垮了 , 已过不惑之年的刘志国 , 被推上了厂长的位置 。

“十来斤重的油酥和油面被整块地扔到垃圾场……”才上任几天 , 刘志国就发现了大问题 。 向车间里的老师傅一打听才知道:这是老辈人传下的‘规矩’ , 怕隔夜油影响口感和品质 , 用不完的全都得扔掉 。

“这一天就得上百斤 , 一年下来得损失10多万元 , 这老“规矩”得破一破了 。 ”刘志国悄悄地算了一笔账 。

可要破这老规矩 , 又谈何容易 , 刘志国从下料开始抠 。 从120斤料减到105斤 , 生产出的成品却不能少 , 还是100斤 。

开始 , 大家的抵触情绪很大 。 都说 , 你这是给谁省呀!慢慢的大家习惯了 , 刘志国还得了个“抠门厂长”的外号 。

“都说我抠 , 我要不用这过日子的方法 , 这老字号早晚得垮了 。 ”刘志国也委屈 , 可三年后 , 大顺斋在他的手里已自负盈亏了 。

“人家大国企都按劳取酬了 , 开连锁店了 , 老字号也得跟上呀!”刘志国不光是抠 , 还特爱琢磨 。

于是 , 大顺斋走进了首都机场 , 开起了直营店 , 生意那叫红火 。 外边只卖8块钱一斤的小火烧 , 在这儿卖25一斤 , 还供不应求 , 小小的通州糖火烧也从这里走向了世界 。


「大顺斋」大运河边“舌尖上的非遗”,花甲老人坚守300年传承

直销首都机场的糖火烧保质是个大问题 。 天性执拗的刘志国一有空就往机场跑 , 检查包装 , 还观察天气的变化 。 他发现 , 每年7月底一两个星期内 , 准有一场暴雨 , 这是北京最潮湿的季节 , 也是直销环节中最容易出问题的一个环节 。

每天下午一点和两点半各出一炉的糖火烧 , 到五点钟下班时装箱时 , 已晾了三四个小时 , 极易导致水汽入侵到火烧中 , 不仅影响口感 , 还缩短了保质期 。

“从那时候开始 , 库房不再晚上5点催收 , 所有糖火烧第二天统一装箱 。 ”刘志国天天去生产车间亲手把住每一道工序 , 成品库、原材料库、生产车间都能看到他撸起袖子和工人们一起做点心的身影 。

时间一点点地过去了 , 大顺斋也一年年的兴旺起来……

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