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与石峁,友谊的小船是怎么彻底翻的?( 四 )


石峁外城东门遗址的始建年代可能略晚于陶寺中期外郭城城门。受陶寺中期外郭城“C”字形瓮城的启发,石峁外城东门以皇城台门址“凹凸扣合形内、外瓮城结构”为蓝本,吸收了陶寺“C”字形瓮城的合理性,建造了更加复杂的反“乙”字形门道的内、外瓮城结构。
陶寺宫城东北角,于陶寺文化中期在外侧增建了一个“碉楼”式的瞭望建筑,很有可能是学习石峁城外东侧的“瞭望塔楼”建筑的结果。同时陶寺邦国“国企”大量生产大崮堆山变质砂岩材质的破甲箭镞,很有可能卖给了石峁城,将石峁城的玉币换回到陶寺,一方面陶寺在石峁边贸市场的主导下,被纳入了华西系“共同市场”,包括石峁、陶寺、清凉寺、齐家文化,以华西系玉器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由石峁主导。另一方面,陶寺邦国不是商品经济基础,因而将赚回来的玉币逐步退出流通领域,变作玉礼器,形成自己的礼制特色。
陶寺与石峁,友谊的小船是怎么彻底翻的?
文章插图
▲陶寺宫城东北角中期
增建“瞭望碉楼”夯土基础及柱洞
陶寺文化中期,陶寺与石峁双雄的关系进入到“蜜月期”。而这个蜜月期的到来,实际上是陶寺邦国内部王族的更迭,所促成的。
陶寺都城遗址的聚落形态考古研究已经初步表明,陶寺文化早期与中期的统治者,变换了王族。从都城由早期非典型的两城模式,发展到中期宫城-外郭城双城制,早期与中期王族不同茔域、宫城内宫殿建筑群的变化、丧葬礼制的重大变化、世俗生活文化面貌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这一系列显著变化,都表明陶寺邦国政权在早期与中期不同王族之间“禅让”了。
如果说陶寺文化早期都城为尧王族所统治,那么中期都城便是舜王族所统治。尧舜禅让在中国历史上被称颂为“圣王文德”的楷模,是历代帝王追求或标榜的最高道德境界。不过尧舜禅让历史的真实,恐怕没有这么美丽,虽不至于血雨腥风,但也必然充满了明争暗斗,阴谋阳谋。
从《史记·五帝本纪》梳理尧舜权力交接过程可以看出,尧七十岁时,舜已在民间以孝行闻名二十年,舜时年三十,舜已经在历山、雷泽、河滨一带活动,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事实上已经对尧政权构成了很大的挑战。尧为笼络和监视舜,将二女下嫁给舜,居于妫汭。舜辅佐尧从政二十年,而后禅让王权,使舜摄政八年,尧崩。三年丧毕,天下归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集解】:刘熙曰:“天子之位不可旷年,於是遂反,格于文祖而当帝位。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这里所谓的“中国”,显然是指有帝尧祖庙的地中之都——尧都,就是陶寺。如此我们还原历史的真相,舜在入主“中国”陶寺城之前,主要在自己的大本营活动,在那里苦心经营,积累各种领导能力和政治资本,同帝尧角力,最终“迫使”尧禅让。
关于妫汭地望文献虽有多种说法,但主要集中在河东郡,即黄河以东、汾河以西的晋南地区,这里是古冀州。尧和舜虽然分属两个不同的王族,但是考古学文化面貌很可能是同一个,即陶寺文化。只是中心聚落不同。河东地区陶寺文化分布的密集区,在汾河东西两岸分别集中在汾西区和汾东区。
汾西域集中在今洪洞县,这里同样有妫汭、历山等地名。其中洪洞万安遗址地处妫汭,为陶寺中晚期,面积36万平方米,2014年6月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现为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编者注)田建文先生试掘,可以初步判定万安遗址为汾西区的中心聚落。
万安遗址所在的万安镇有一有关舜的传说极为集中,如夯土寨堡“国家堡”,国家堡内的“姚商院”,姚商院外的“舜王楼”,国家堡南拐角“重华塔”,姚头村的制陶业,万安镇“娘娘庙”供奉娥皇和女英,万安镇西北妫汭沟岸的土梁上,原有一座“无影塔”,暗示这里曾经也被宣称为“天下之中”。
陶寺与石峁,友谊的小船是怎么彻底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