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伤寒高手的33个体会( 二 )


体会1:六经赅万病之理《伤寒论》六经体系是疾病共性规律的概括 , 以六经生理为基础 , 阐释其病理变化 , 不单是外感 , 实可以统万病 。 《金匮》则以疾病的特殊性即该病的个性特点来研究辨治疾病 。
二者虽均属辨证论治范畴 , 或均以辨证论治精神来论治疾病 , 但明伤寒六经之理 , 可达万病皆通之境界 , 可以内通于六经(脏腑经络气化) , 外应于六气 , 万病皆在掌握之中 , 而可以一禺三反之 。 而金匮则重在一病一理 , 明于此而难例于彼 , 停留在经验之水平 。
故愿大家以伤寒六经为经(核心) , 以杂病论治为纬 , 融会贯通 , 成一家之体 。 体会2:论辨阴阳之纲领一、辨五脏之阳亏阳衰要点肾 ―――畏寒肢冷脾 ―――食少便溏肝 ―――疲乏倦怠肺 ―――气短声低心 ―――心慌面白二、辨阴阳之总体要点(舌脉神气声色便) 阳 阴舌 舌红苔黄干燥 舌淡苔白滑润脉 脉大有力 脉弱无力神 有 无(但欲寐)气 亢奋 疲乏声 高亢 低弱色 红赤 青白二便 尿赤便干 便溏尿清三、坎离卦解离卦寓心 , 真阴寓于中坎卦寓肾 , 元阳潜于内二者互为其根人体合而观之 , 一阴一阳而已;更以阴阳凝聚而观之 , 一团元气而已 。 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
民间伤寒高手的33个体会文章插图
体会3:郑氏理法特点一、理论上:沿袭内经伤寒之学术思想 , 特重阳气――元阳、真气 。 气化六经――乃伤寒一部之真机!二、诊断辨证上:首辨阴阳!重辨六经!万病总在阴阳之中!三、论治上:“但扶真阳 , 内外二邪皆能治”“阳者阴之根也 , 阳气充足 , 则阴气全消 , 百病不作”治疗上但求回阳 , 扶阳 , 救阳…四、用药上:承袭仲景六经用药特点 , 简方重剂 , 大辛大热 , 四逆、理中类 , 重用附、姜、桂 , 遵六经以治万病 , 绝不拘于伤寒 。 体会4:伤寒论――立法垂方之作气化二字 , 乃伤寒书一部之真机!
伤寒者 , 邪伤太阳寒水之经也 , 非独为风寒所伤立论 , 邪犯太阳寒水之界 , 诸邪皆寒也 , 故太阳赅风寒暑湿燥火六气 , 皆有恶寒也;表阳被郁 , 太阳不开也 。 故有一分恶寒 , 即有一分表证 。 邪犯太阳 , 与太阳寒水合化 , 寒水者 , 太阳之本也 , 客多从主 , 故诸邪皆寒也 。
治之以开腠疏表 , 因势利导之 , 以从太阳之开 , 麻桂峻剂为首选;体弱、气虚、年老诸辈 , 宜助少阴之阳 , 少阴者 , 太阳阳气之根源也 , 故麻、附、辛为常用之剂 , 六经一体也 , 六气一气也!
老父有不助小儿之理乎? 桑菊银翘诸方 , 轻浅伤风之剂也 。
和营卫 , 疏表寒之力不足矣 。 乃上窍不利之剂 , 太阳重证不可与也 。 即湿热之邪重伤太阳 , 亦必麻桂荆防与麻附辛之类也 。
“今人只知冬月为伤寒 , 不知一年三百六十日 , 日日皆有伤寒 , 只要见得是太阳经证的面目 , 即是伤寒也 。 ”体会5:三阴论 少阴是三阴的基础 , 为坎中一点真阳之所在 。 也是一身之根基 。 故三阴阳亏 , 皆可补少阴;三阴阳衰 , 终要累及少阴 。 三阴浊阴寒凝久伏不化者 , 皆可加用四逆辈 。 另三阴为三阳之根 , 三阳不解者 , 久则入三阴 , 三阳不振者 , 即可助三阴之阳 , 附姜桂是也 。
六气之体 , 六经之体也 。 太阳气虚 , 麻附细可也 。 即可治太少两感证 , 又可治表虚证 。 太阴阳亏 , 理中加四逆 , 即附子理中可也 。 厥阴乌梅丸是主方正治 , 附姜桂俱全也 。 可增桂治之 , 厥阴经证 , 血分寒凝 , 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附子汤可也 。 体会6:治阳气阴血仲景之论 , 阳气阴血不分也 。 阳即是气 , 血即是阴 。 附子大辛大热 , 少阴之阳药 。 回阳、救阳、扶阳不可缺也 , 缺则不力 。 干姜辛热 , 太阴之阳药 , 也回阳助阳 , 从后天以滋先天也 。 故四逆辈从先后两天着眼 , 互为资助 , 以炙甘草和谐之 。 故能起重疾沉疴 , 为回阳救逆之正局 。 白通、通脉、加猪胆汁皆变局也 。 然回阳救逆 , 起重疾沉疴 , 非重剂不可 , 熟附子100-200g/日 , 干姜60g , 炙甘草60g , 以水3000ml煎至600ml , 分温再服 。 格阳者用通脉 , 戴阳者用白通 , 格拒不能受药者 , 以热药冷服或加入童便引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