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硅谷帝国"——监管科技巨头的困境与挑战( 二 )
然而 , 在科技企业激烈竞争的环境下 , 在持续创新以应对市场变化的快节奏决策中 , 要始终坚守理想主义理念 , 实非易事 。 格林通过走访硅谷企业及相关研究者 , 经过大量实地采访 , 发现硅谷的理想主义者们面对市场大潮 , 有不少人逐渐"丧失初心"——公司已经不再是技术天才的发明 , 而是变成了赚钱机器 。 曾经高亢扬言的"改变世界" , 最后成了庸俗的营销口号 , 甚而一种经营理念 。 有些著名的、利他主义的愿景最初可能的确是真诚的 , 但其中也有一些已经陷入了疯狂追求新闻头条的陷阱 。 这一切使得硅谷又发生了一次历史性重大转变 。
《硅谷帝国》告诉我们 , 硅谷的天才们从最初的理想主义斗士 , 陷入片面追求利润的赚钱机器 , 这个转折点往往发生在IPO之际 。 以谷歌为例 , 这曾经是一家非常开放而透明的硅谷企业 , 秉持"不作恶"的理想情怀 , 但在2004年成功上市之后 , 就从一家理想主义的公司变成了一个封闭、以利润为导向的企业 。
曾经管理公开透明 , 企业文化是让全部员工知晓一切重大决策 , 但上市之后 , 公司就不能再这样做了 , 变化也就从这时开始慢慢渗透进日常运营的所有环节 。 职业经理人要为股东和股民负责 , 只能将赢取利润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 所谓的理想逐渐沦为空洞的修饰语 , 奢侈而遥不可及 。
一开始 , 硅谷前进的脚步悄无声息 , 日渐强大后 , 便有些肆无忌惮 。 科技巨头们掌握了强悍的软实力 , 其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影响力也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大批行业精英加入其中 。 硅谷就这样成了一个重要的权力中心 , 拥有众多快速发展的公司 , 随时准备着取代现有行业 。
【约束"硅谷帝国"——监管科技巨头的困境与挑战】技术进步带来影响全世界的、不可逆转的变化 。 快餐店工人会被机器人取代 , 各大航空公司也开始用机器人来代替人工检票和给行李箱贴签 , 超市里出现了无人伺守的购物结账通道 。 这些新技术和新发展 , 诚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 但短时间内出现如此剧烈的转型 , 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 , 很难感受到"进步"带来的愉悦 , 在他们看来 , 这是一系列巨大的、痛苦的变化 。 面对被技术进步无情抛在后边的人 , 腰缠万贯的巨头们展现出无尽的冷漠态度 , 他们在每一个转折点上都会不假思索地合理化这些"进步" , 只是他们所谓的进步缺少了应有的温度 。
与监管者争锋
理想主义的层面上 , 硅谷领袖们在解决那些事关未来生存的世界性问题时 , 宣扬着彻底的利他主义言论 , 并以此赢得公众认可 。 他们的形象变得高大 , 影响力日渐扩大 , 远远超出科技圈的范围 , 无论自诩或是在公众的印象中 , 他们逐渐化身为所谓的"世界建设者、道德指引者和思想领袖" 。 在这个过程中 , 作为监管者的国家和政府 , 其形象变得模糊 , 甚至有些不堪 。
如今形势变得明朗 , 科技巨头们试图颠覆每个行业并重塑未来 。 这些崛起于硅谷的跨国科技巨头们野心勃勃、傲慢自矜 , 一方面不断挑战监管边界 , 另一方面又以惯常说辞指责政府 , 宣称后者未予它们以充分之珍视 , 指责监管者设置一大堆条条框框 , 试图对新涌现的技术加以节制 , 问题是监管者对这些技术完全一窍不通 。 一言以蔽之 , 科技巨头们认为 , 政治的昏聩和政客的无知 , 阻碍了它们前进的步伐 。 事实上 , 这些自大狂傲的言论在某些层面上描述了现实情况 , 比如谷歌、苹果、脸书和亚马逊等公司 , 几乎在不断更新技术和理念 , 制造出的监管挑战也日甚一日 , 监管者确已无所措手 。
表面上专精于技术的科技企业 , 实际上在做的事情却比他们自己所宣称的要更为复杂多面 。 虽然它们的总部"邮政编码"在美国 , 其政治经济利益却盘根错节 , 遍布世界各地;它们彼此引为奥援 , 与各种社会经济利益集团组成复杂的权势结构 , 令监管者望而生畏 。 作者感慨 , 如果继续放任这些科技巨头们决定美国乃至世界的未来 , 坐视这种科技乌托邦不受节制地发展膨胀 , 则近在眼前的未来情境就将不可闻问 。
- 雷军再次放大招,小米"轻装上阵"后,华为还能扛得住吗?
- 美国公司破解"刷脸支付"?用马云照片做实验,结果弹出4个大字
- 苹果改变立场 称macOS实用程序Amphetamine可继续留在Mac应用商店中
- "二八定律"难破 CPU市占率英特尔持续占优
- 用了两到三年的华为手机,一键打开"开发者选项",帮助性能加速
- AMP Robotics募资5500万美元 开发AI对可回收物进行分拣
- 4575万高像素&4K高画质 尼康Z7值得选
- 毫无敬畏之心!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被标"休闲娱乐好去处",美团:立即改正
- 5G,真的"扶不起"吗?
- EMUI11升级适配最新进展!涉及华为&荣耀37款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