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武谈非遗:传统“两匠”成就文旅“三品”

牧青按语
《孟子·尽心上》:“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匠,本义木工,后引申指有专门技术的工人,有制造、教习、巧妙地构思等意义。杨副厅长在本文中指出:“匠人匠艺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珍贵的现代旅游资源,是文旅融合的典型业态和重要载体”。此语中的。
匠人匠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非遗是其顶级形态。非遗传承人一定是匠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是匠艺。再者,就是匠心,所谓匠心,是创新,也是精心。基于匠人匠艺匠心之上的旅游文创产品,可以是精品、奇品、极品(杨建武语),乃至绝品和孤品。这与旅游的特色化是正关联的,旅游讲究新、奇、特,最好是独、绝、孤,无创新不引领,无奇绝不诱惑,无特色不旅游,无孤品不垄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的典型资源,旅游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非遗可让旅游更精彩。(参阅《马牧青: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旅游有六大“催化”作用》)
杨建武谈非遗:传统“两匠”成就文旅“三品”
文章插图
本文系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建武在第三届中国匠人大会所作题为《匠人匠艺:“诗与远方”的“不谢之花”》的主旨演讲。
古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天在场的都是志同道合的手艺人或守艺人,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杨建武谈非遗:传统“两匠”成就文旅“三品”】因为一个人来参加这个会,这个人就是赵普先生。我与他虽认识不久,但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特别为他能从聚焦在镁光灯下万众瞩目的明星主持人到甘坐冷板凳、默默寡闻的“守艺人”由衷钦佩。对于传统匠人匠艺的保护,我们有着共同的认知与感受,本次大会选择在余杭良渚举办,足见用心之良苦。
良渚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实证地,良渚玉器因鬼斧神工、巧夺天工的微雕而名扬天下,成为中华文明匠心匠艺的重要源头。于我个人而言,今天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下面,我作为一名文旅工作者,从本职本行业出发,谈点个人体会。
匠人匠艺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珍贵的现代旅游资源,是文旅融合的典型业态和重要载体。匠人匠艺是“诗和远方”的古韵之花、烂漫之花、多彩之花。
杨建武谈非遗:传统“两匠”成就文旅“三品”
文章插图

匠人匠艺古韵之花,成为鲜亮文化标识
传统匠艺是传统文化滋润的古韵花朵,是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工之乡”的浙江传统匠艺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在217项国家级非遗中,传统技艺类美术类有68项,占31%;886项省级非遗中,传统技艺类美术类330项,占37%。其中不乏杭罗织造、龙泉青瓷、乐清细纹刻纸、西泠印社篆刻等著名人类非遗。
它们中有的成为靓丽文化名片。如极负盛名青田石雕、龙泉青瓷和宝剑都集中在丽水,合称“丽水三宝”,是响当当的地方金字招牌,由之衍生举办的龙泉世界青瓷大会、青田石雕文化节等都成为极具影响力、标识性的旅游活动和文化品牌。
有的成为独特文化使者。青田石雕、东阳木雕等精美工艺品常被作为国礼送赠给各国元首。如青田石雕曾作为中国艺术的代表赠送给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东阳木雕《寿比松龄》赠送给英国女王等,匠艺成为促进国际交流的“文化使者”。
有的成为精神文化承载。每一门匠艺背后都蕴藏着一种特有的精神内核,比如木雕石雕“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的创造精神,琢玉“如琢如磨、如切如磋”的专致精神,篆刻“一诺千金”的契约精神等等,再有永康,自宋代起就有许多铜匠、铁匠、锡匠涉千山万水、进千家万户打铜修锁、钉秤补锅,最终崛起为“中国五金之都”的艰苦创业精神。这些都是浙江精神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内涵,是传续文脉、彰显中华优秀传统的精神升华。
杨建武谈非遗:传统“两匠”成就文旅“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