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海菜这么“油腻”?( 二 )
最哄小孩子喜欢的油爆虾呢 , 让河虾进旺锅热油里走一遭 , 半油炸半爆炒 , 高温令虾壳与虾肉迅速分离 , 油脂让虾肉更加脆嫩 , 照样是黄酒、酱油、糖调味 , 整道菜酥脆弹滑 , 只是这油腻的劲儿也自不必说 。
文章插图
在上海 , 油爆是对虾的最高礼遇 。 图/食客Plus
要论寻常家里做不出的 , 非秃黄油莫属 。 将大闸蟹螃黄蟹膏剥出 , 用猪油炒制 , 然后以油封存 , 要吃的时候舀出一小坨 , 云淡风清地搭配在米饭面条豆腐上 , 那份不经意是饮食界里的凡尔赛风格 。 蟹黄本就高脂高油 , 再以猪油炒 , 其中的热量简直可想而知 。
其他诸如草头圈子、红烧蹄膀、葱烧大排、爆鱼之流 , 除了掌握基本的刀工火候 , 要做的好吃 , 也无甚秘诀 , 那就是油重糖多 。 一碗菜吃到见了底 , 再用那赤赤红的汤捣饭吃 , 就是一顿饭的happy ending 。
【为什么上海菜这么“油腻”?】二、海派点心 , 无油糖不欢
除去正经菜肴 , 妖娆明快的十里洋场也簇生出各式零嘴点心 。
不时不食是江南人素来的讲究 , 逢节假日时吃的点心也一样 。 网红“沈大成”青团 , 其实原本是清明时节的点心 。 糯米粉混合艾草 , 做成绿色的外皮 , 里头裹上细腻香甜的红豆沙 , 从前的艾草青团只不过是甜而已 , 现在一年四季都可吃到的青团和面时就加入大量的油 , 以求更加滑糯的口感 , 剥包装时一不小心 , 手指就会沾上滑腻腻的油 。
文章插图
刚出锅的青团 。 摄影/陆明星
一过立秋 , 上海人就盼着鲜肉月饼吃 。 以前鲜肉月饼只在中秋节前的大半个月开始上市 , 节日一过 , 就一忽儿全部不见了 。 刚出锅的鲜肉月饼金黄动人 , 一口咬下 , 饼皮在嘴里酥酥地化开 , 里面肉香喷涌而出 , 间或流淌出一点点的肉汁 , 小孩子一吃上就停不住嘴 , 总要被父母阻止:过会儿饭都吃不下了!
鲜肉月饼饼皮要酥 , 必得以大量油脂和面;肉馅要香 , 必得掺点肥膘 。 肉+油脂+碳水 , 大人吃两个也饱了 , 怪不得小孩一吃多就要被父母阻止 。
吃年夜饭那天 , 压轴好戏是哪怕再酒酣饭饱也要舀一勺子的糯米八宝饭 , 同样走的是软、糯、甜、油、香的路线 。 八宝饭之甜腻不必多说了 , 糖尿病人是万万不敢碰的 。
其他诸如定胜糕、条头糕、桂花糕、橘红糕之类 , 过去是年节时亲友聚会常备的点心 , 现在当然随时可以买到了 。 这些也都是以糯米为皮 , 以细软豆沙、或蜜枣、莲子等为馅儿;皆是外头软、糯、酥 , 里头甜、油、润 。 哪一样都是上海人心里最甜美的念想 。
还有一年四季都有的 , 诸如生煎馒头、小笼馒头之类 , 虽可当主食 , 也被上海人叫做点心 , 是上海市井小吃的招牌 。 馅儿里肥瘦三七开 , 还要放块油汪汪的皮冻 。 对了 , 生煎馒头最诱人的时刻不是在嘴里大嚼 , 而是在平底锅的油里吱吱作响的时候 。
文章插图
旋转的生煎 , 闭着眼也知道香 。 供图/soogif
当然不止中式糕点 。 自从1845年英国人在上海搞起第一块租界 , 这种“完全不同性质的空间”就共存于上海几十年 , 西方饮食也影响其间 。
哈尔滨食品厂的蝴蝶酥、申申面包房的拿破仑还是常常引得老上海们排队购买 。 被张爱玲拿来当下午茶 , 喜欢与女朋友一起“点一块蛋糕 , 一杯热巧克力 , 再加一份奶油”的西式糕点 , 如今不仅依旧被“老克勒”们钟爱 , 也被年轻的女孩子们追捧 。
不管是正餐佐菜 , 还是休闲零嘴儿 , 上海人最爱的那几口总逃不过这几个字:油汪甜润 。 张爱玲年轻时吃蛋糕还要另加奶油 , 晚年在美国还跑到华人超市买葱油饼吃 。
- 压缩饼干为什么抗饿看看泡水24小时的样子,网友怕了怕了
- 猪肉和粉条这么一炖,味道美极了,全家人都爱吃,刚上桌就被抢光
- 进入中国多年,这款小酒为何知名度这么低
- 在东北上饭店为什么叫“吃大盘子”,看完几道菜你就明白了
- 自助餐为什么一吃就饱? 原来有“套路”, 老板用三招让你“假饱”
- 喝了这么多年啤酒才发现,原来瓶底凹槽的作用,以前我怎么忽视了
- 为什么在家蒸凉皮开始都挺好,最后却易碎不筋道?我来告诉你原因
- 四川郫县豆瓣为什么会被誉为“川菜之魂”?
- 别怪我没告诉你,清蒸武昌鱼这么做最好吃
- 真全粮杨俊丽:为什么酿出来酒产量低,今天总算找对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