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百子瓷碗二品:老米膳二品
五彩百子瓷碗二品:子孙饽饽二品
文章插图
清宫的冰库可以保存冰西瓜、冰水果,来源《延禧攻略》
皇后进入坤宁宫洞房后,先要与皇帝同行坐帐礼,帝后二人同坐在龙凤喜床上。坐帐礼之后皇后要重新装扮,与皇帝行合卺礼,结束后才算是礼成。
外藩宴:最热闹的宴会,少数民族大表演
参与人数:数百人
举办地:不固定
要说最有意思的就是乾隆时期举行少数民族的大宴,叫外藩宴。
外藩宴是从康熙开始的,用来招待蒙古王公贵族的筵宴,历代皇帝循例举行。这种宴原本是清朝皇帝用来联系蒙古王公贵族感情的筵宴,后来,范围扩大了,有蒙、藏、回等等这些个民族。
这类筵宴没有定址,在丰泽园、紫光阁和避暑山庄等处都举行过。
乾隆皇帝会5种少数民族语言,他都把各民族给请过来,用你的语言来跟你说话。过程中还要表演,少数民族的杂技,像维吾尔族的走钢丝、舞蹈,蒙古说唱,哪个民族的都要表演一下,就是从尊重各个民族,维护团结,这个目的出发。
清宫宴会的三大“槽点”
1.自掏腰包,带菜入席
很多人不知道,皇宫里边举办宴会,御膳房只给皇室准备菜肴,其他人都要自备。
那个时候没有吃公款吃大户的,级别越高,可能要拿出的银子越多。《大清会典》上记载,亲王“10只羊、10瓶酒”,在入宴之前就要交给膳房。假如三天以后举行宴会,三天前就要落实,实在没有酒、没有羊,就折合成银子。往下等级拿得越来越少,但是也要拿。
除此之外,去参加宴会还要统一的服装,穿上朝服,带着补子,这也是要自掏腰包的,那套衣服也很贵的。质地可以是布的、是绸的、是纱的,但颜色、纹饰必须得对。有钱你就做好的,没钱就次的。
文章插图
2.吃不完打包
入席时,等于你挣的多,你得多出钱;但吃完了打包带走,有一个名词叫“抢桌子”,那就不管你级别高低了。
那么多菜肯定吃不完,抢的是剩饭剩菜,都要带走。尤其在康熙、乾隆时期,没有特别奢侈腐败的,有点像今天的“光盘行动”。不管你职位高低,只要眼前有,你就可以拿,谁也不笑话谁。
有一个笑话,是有的清官没有钱做衣服绣补子,只好画了一个上去,吃完饭一打包汤水撒了,一下把图案都弄坏了。
文章插图
3.满汉全席并不存在
“满汉全席”,本来没有这样的记载,后来有人提到的满汉全席,宫里并没有出现过。
满族入关之后,想要争取民心,完全继承了紫禁城,也保留了前朝的厨师、宫殿制度。当时的御膳房厨师,他只能管他自己的局部,不可能像今天一样了解整个的过程。
到了清晚,地方上的官员不了解情况,加上辛亥革命以后,宫廷300个厨师有一大部分都流落到宫外去了。为了养家糊口,他在地方上要开自己的馆子,把自己的手艺变成生活费,才有对宫里生活这样一种想象。
皇帝的餐桌上分8排来摆,冷膳、热膳、汤膳。那时候的名字特别朴实,热膳就是炒菜,冷膳就是凉菜,看名字就能知道大致的做法。以下6道菜式,是清代宫廷宴上的常见名菜。
文章插图
烧烤&火锅
宫廷里吃烧烤和火锅比较多,烧烤是“片盘”,这桌上要是有“片盘两盘”,那就是一个烤鸭、一个烤乳猪,这个做起来比较快。
膳单上要写了“热锅”,就是火锅一类。宫廷里吃饭,前后门都开着,冬天特别冷。所以加炭的火锅,还有点着酒精灯的火锅都很常见,这样端来端去菜不会都凉了。
- 专家花费三年修复故宫龙椅,为啥一次都不敢坐原因让人意外
- 故宫这块神奇的石头,200多年无人敢动,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 她在舞蹈,一阵风吹来,皇帝下令“抓住她,别飞走了”!
- 这座宫殿竟然是故宫的两千倍,仅直径就已超过了八十公里
- 故宫挂着一幅怪异古画,数百年人无人看懂,背后却蕴含深刻意义
- 故宫御路石石雕重量超过二百吨,如此大石料,当初如何运到京城的
- 故宫有一副“鬼画”,被称为最诡异文物,画上图案至今无人能看懂
- 故宫里的禁区-冷宫,没人敢进。听说瘆得慌
- 故宫防盗措施,究竟有多牛老梁强调技术先进,马未都另有说辞
- 故宫中一件不起眼的文物,却价值连城,脚踩手摸过你却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