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清宫膳单》内页
当时这些历史资料还可以外借,我把它们全部手抄下来作为存档,笔记就写了好几本。当时因为看了太多遍,把纸都翻毛了,边角磨得不像样。后来档案馆这些资料就不外公开了,我也算是比较幸运吧。
清朝宴会用意不在于吃,而在于开
大家都说清代腐败什么的,但在早期康熙乾隆时期,是十分节俭的。
【她在故宫一待40年,发现从前的国宴有很多槽点】跟历代相比,清代皇帝没有喝大酒的,他觉得酒和粮食不可浪费,皇帝在会上就提三巡酒,喝三次酒以后他就退席了,摆了再多吃的,也结束了。所以可想而知,他每次宴会的时间不会很久。
文章插图
郎世宁《乾隆皇帝围猎聚餐图轴》
宴会实际就是一个“会”,吃饭只是一种形式,主要目的就是开会。
那时候的菜单上,菜名就是记录主菜、主料、烧制方法,可以看出就是很平常的材料。
民间说乾隆最会享受了,一顿饭要吃几百个菜,这是不可能的。乾隆时期膳单很朴素,他一天连粥带饭、带汤,还有调料以及佐料小菜,加起来才四十品。这四十品里面还有一半看菜,一餐一饭不忘祖先艰难,都是很质朴的整鸡、整鸭,这个菜一般都是不吃的。
一直到清代晚期,慈禧的时候才出现了洪福齐天、万寿无疆,在菜里边拼成这些字。到了清代晚期的社会,越腐败吃得越讲究。
文章插图
姚文瀚紫光阁赐宴图卷
满席、汉席等级不同
清代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它的宴会记录比较详细,尤其是在乾隆时期,国运昌盛,几乎每次宴会都会有很详细的记录,菜品多少,在哪里举行,花了多少预算?
清代宫廷宴里分6个等级,分为满席、汉席2种。满席又分6种等级,级别要比汉席高一些,又对应着汉席的不同等级,每个等级的使用场合都不同。
文章插图
满席的四、五、六等,对应的是汉席的一、二、三等;而满席的一等、二等、三等一般不会使用。因为最高级别的一等是皇帝死了,是在陵墓前举行的那个宴,二等皇太后,三等皇后,所以这三等在皇室宴席是不常使用的。
《延禧攻略》中的宴席
清代的宴席种类繁多,万寿圣节要办宴,皇子成婚、公主下嫁要办,还有朝鲜国贡使觐见,也要办宴……
像佳食令节,像中秋、正月十五,再到除夕、立春、端午节…都要举行宴会,这些是属于家宴,一家人找个理由团聚一下。家宴一般办在乾清宫,皇帝住的地方,规模小一点。
国宴的话就是在太和殿或保和殿举行,这一种更像是一种公事,摆桌多的时候甚至一些大臣连皇帝的面也见不到,仅仅是一种仪式。
千叟宴:只举办了4次的巨型宴会
参与人数:6000人
举办地:乾清宫
清代最著名的千叟宴,前后一共举办了4次。
为什么有千叟宴?皇帝为了安抚更多的民心,向全国各地招募65岁以上的这些老人,有些老人还带着他的儿子、孙子来,受众面就大,人就多。4次千叟宴都有笼络人心的政治目的,让天下安定了才好治理。
第一次的千叟宴是康熙策划的,清代的皇帝寿命似乎都不长,康熙是一个例外,他从8岁登基整整在位61年。为了庆祝一下,他特地为自己举办了千叟宴。没想到后来为了庆祝自己的70大寿,又举办了一次。
到了乾隆在位的时候,《四库全书》编纂完成,乾隆的五世孙也出生了,年过七旬的乾隆皇帝非常高兴,他决定仿效康熙皇帝重开千叟宴,于是乾隆五十年在乾清宫摆上了新的千叟宴。
- 专家花费三年修复故宫龙椅,为啥一次都不敢坐原因让人意外
- 故宫这块神奇的石头,200多年无人敢动,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 她在舞蹈,一阵风吹来,皇帝下令“抓住她,别飞走了”!
- 这座宫殿竟然是故宫的两千倍,仅直径就已超过了八十公里
- 故宫挂着一幅怪异古画,数百年人无人看懂,背后却蕴含深刻意义
- 故宫御路石石雕重量超过二百吨,如此大石料,当初如何运到京城的
- 故宫有一副“鬼画”,被称为最诡异文物,画上图案至今无人能看懂
- 故宫里的禁区-冷宫,没人敢进。听说瘆得慌
- 故宫防盗措施,究竟有多牛老梁强调技术先进,马未都另有说辞
- 故宫中一件不起眼的文物,却价值连城,脚踩手摸过你却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