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吧精选︱王一樵:宫廷小人物的上升之路( 二 )


王一樵:
朋友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蒙文通先生有言“事不孤起,必有其邻”。历史事件自然会涉及许多层面,除了大历史与大叙事之外,自然也包括了对于小人物的记录。事实上,“大礼议”之后,余波荡漾,嘉靖朝后续有关议订礼制之事甚多,涉及层面甚广。根据学人们的考订,史语所傅斯年图书馆收藏的《嘉靖祀典考》(现存十卷,共六册)一书中,应为明世宗所颁订,但各书目皆未收录撰著者姓名。该书中卷十收有明世宗所创“亲蚕礼”相关礼制详细规定,甚至包括嘉靖九年皇后主持“亲蚕礼”之际,以及当时陪祀命妇的详细名单。因此,透过这一本不着撰人的《嘉靖祀典考》,我们可以得一窥“大礼议”的后续影响所及,牵涉了一系列的礼制修订的具体详细过程。该书更提供了后续议订礼制过程中的一些详细名单,有助于学者研究嘉靖朝群臣们对于议礼的讨论。我们或许无法直接在史书中得知事件其中涉及的小人物,但我们还是可以由史料文献中看到事件的后续影响所及,各项礼制有了较大的兴革变化,以及参与礼仪与议礼活动中的详细名单。关于此书的研究,可以参见何淑宜老师的论文《皇权与礼制:明嘉靖朝的郊祀礼改革》。另外,北京大学图书馆另藏有旧钞本十七卷,亦可参看。
Oxford:皇帝的言行是怎样被记录下来的,每时每刻都有史官在皇帝身边值班记录吗?
王一樵:
明清两代保存至今的《起居注》较为完整,尤以清代最为齐备,而且有满、汉文本,可以在文献记载上相互参证。负责修起居注的官员们,也就是起居注官在皇帝公开的各种活动中均随侍在旁,因此起居注记录内容广泛,包括皇帝宫中的诸多言行与当日的重要政事活动等等。魏晋及南北朝多是以著作郎兼修《起居注》,北魏始置“起居令史”,另有“修起居注”,“监起居注”等官职,职掌侍从皇帝、记录皇帝言行。隋代于内史省(即中书省)设“起居舍人”。唐宋又于门下省设置有“起居郎”,以及“起居舍人”分记皇帝言行,这是较为早期的史官制度。元代以来,则是由“给事中”兼修《起居注》。明代初期曾专设起居注官,后渐废去,但修撰起居注的传统一直延续。清代则是以翰林、詹事等日讲官兼充起居注官,称之为“日讲起居注官”。文献材料方面,明代的《起居注》保存至今的有万历朝的起居注,可以参考《辑校万历起居注》,南炳文与吴彦玲辑校本,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清代史馆制度方面,可以参考王记录老师的专着《清代史馆与清代政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原朋友们都平安,大家加油。
Cooool:天天耳濡目染,小人物想从政有机会吗?
王一樵:
关于朋友们的提问,我先作一个简短的回答。明初永乐皇帝在征服交址安南后,曾经在当地大量征召能工巧匠与劳动人力,举家迁至北京兴建紫禁城的宫殿建筑。永乐帝不仅妥善安排这些来自南方的匠作人员,照顾其生活起居,同时也持续地在交址当地征召资质秀逸的各种专业人才前往北京,贡献技能,服务于宫廷各种相关差役。另一方面,永乐帝为了长期培育熟悉宫廷相关政务的专业人力,明廷也征发了不少交址当地面貌俊秀的男童们送往宫中内廷,妥为教育,让其读书识字,接受培训成为内侍宦宫中的相关专职人才。这一些越南宫人们很是天资聪慧,不仅在宫廷中当值应差的表现出色,甚至渐成一股交址宫人的势力。而且交址宦官中还出现了不少具有宫廷建筑才能的专业内侍太监,在内官监当差服务(例如阮安、阮浪、阮白等人),甚至负责了明代初期紫禁城建设的重要工程任务。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宫中的小人物们或许来自远方,因缘际会之下,而在宫廷中生活下去。透过长时间的学习,逐渐掌握了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成为营造宫廷建筑等重要政务的技术人员。其他不同的政务,也有相关的事例,我再逐一补充给大家,一起讨论,一起交流。
朋友们提的相关问题,让我想起了一段《清实录》里有关太监苏培盛的记载。也许大家对苏培盛的印象是老实护主的勤恳之人,但是实录里的文字之中,却是另一个不同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到颇受恩眷的苏培盛,不仅在“九州清晏”自行饮馔,遇到皇子到来,苏培盛不仅不知回避,遵守礼仪,甚至邀请阿哥们同桌共食。阿哥们有的贪嘴,一时失于检点,便同桌共餐。乾隆皇帝气愤之余,曾经留下严厉的警告训诫,并提及了昔日发生在“九州清晏”的事情始末。乾隆帝更提及“似此种种悖乱,不可枚举”。这条史料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记录,宫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宫廷的各种作习。宫中人的饮食生活也离不开宫廷,甚至皇子们、阿哥们都有可能会参与其中,同桌共食,一起饮馔。但是宫中生活,一举一动,都有各式各样的目光与评价。苏培盛的例子提供了我们一个宫中人日常生活的侧写,也许他有时候不经意的一言一行,却在宫廷生活中有了更严重的影响与结果。《高宗纯皇帝实录》,卷四,雍正十三年十月初十一日丙子条下载:“谚云:“一岁主,百岁奴”。上下之分秩然,岂得以阿哥等年尚冲幼,遂尔怠忽耶!即如苏培盛,乃一愚昧无知人耳。得蒙皇考加恩,授为宫殿监督领侍,赏赐四品官职,非分已极。乃伊不知惶愧感恩,竟敢肆行狂妄。向日于朕弟兄前,或半跪请安,或执手问询。甚至庄亲王并坐接谈,毫无礼节……。前朕与和亲王等,在九州岛清晏瞻礼,时值苏培盛等在彼饮馔。伊等不但不行回避,且复延坐共食,而阿哥等亦有贪其口腹,与之同餐者。朕躬后至,稍坐而出,嗣是朕即不复在九州岛清晏用饭。夫阿哥等一时失于检点,而苏培盛狂妄骄恣,公然与皇子等并坐而食。似此种种悖乱,不可枚举,此皆朕躬所亲见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