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山东文学》,被《春秋》杂志转载)
4道传一贯的曾子——曾庙探幽
鲁先圣
在嘉祥县城南20多公里的南武山下,有一座宏伟庄严的建筑。在山之阳,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四周是红色的墙垣,呈长方型,南北距离有二百多米,东西距离有一百多米。院内殿宇齐整,古树参天,布局几乎就是孔庙的翻版,只是型号小了几号。这就是宗圣曾子的庙宇。
建筑布局以中轴线为基准,分左、中、右三路,共三进院落。大门外是三坊,均是四柱三楹的石质建筑。中坊上书“宗圣庙”,东坊上刻“三省自治”,西坊上镌“一贯心传”,皆是斗大楷书,字迹雄浑苍劲。
目视着这三坊上的刻字,我眼前一亮,这“三省自治”、“一贯心传”,如果再加上“忠孝合一”,后人就真正走近了曾子了。
曾子名参,是孔子的后进弟子,且以入学较晚,天资鲁钝有别于其他弟子。但是,曾参笨鸟先飞,好学不倦,喜欢独立思考,因而又深为孔子厚爱,从而有了“孔子之学,曾子独得其宗”。正是这一点,才使得他能在孔子之后,将孔子之学传子思,子思又传孟子,孟子把儒学发扬光大。所以,后人说曾子在儒家中是继往开来的人物,毫不为过。从这里说,这庙前坊上的“一贯心传”,是再贴切不过了。
曾子对儒学的最突出贡献,是他的修养和孝道观。
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他强调人应具备宏远坚毅之志,自强不息,死而后已!他又在《解诂》中说:“天下有道,则君子欣然以交同;天下无道,则衡言不革;诸侯不听,则不干其士;听而不贤,则不践其朝”。做人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屈从、不违心、刚直不阿。
曾子最著名的论断是那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他要求每一天都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要多从主观上找原因,不要局限于几个方面,要从多方面找自己的差距。他又说:“君子义则有常,善则有邻。”要求不仅要自心向善,还要与人为善。
可以说,把“三省自治”作为进曾子之门的警示之语,亦是神来之笔。
曾子的孝行,被后人列入了《二十四孝》。在我的家乡一带,至今流传着许多曾子孝行的故事。
曾子曾在齐国当了个小官,俸禄很少,但他很高兴,因为离家近,能养父母。父母死后,他到楚国做了大官,但每天北向而泣,因为没有父母可养了。
还有一个故事说,母亲死后父亲又找了继母,曾参一夜常起五次“视被之厚薄,枕之高低”。尽管这样,后母仍然对他不好,但他却“仍供养不衰”。
庙内共有三进院落,座落在第二进院落中的大殿即是宗圣殿。殿的制式基本是照搬孔庙,只是规模小些。殿门上方有匾额一块,上书“道传一贯”,是清雍正皇帝的御笔。
进了大殿以后,文史学知识少些的人往往会产生疑问,怎么殿正中坐着曾子,而名气和成就远在他之上的亚圣孟子却跑到这里来陪坐在一侧?另一侧还有大名鼎鼎的孔子的嫡孙,被称为“述圣”的子思子?如果你知道了子思是曾子的学生,而孟子是子思的学生,你就不奇怪了。把孟子放到一侧,已经是高规格了,因为他只是曾子的再传弟子。
宗圣殿前有戟门,只有大祭或帝王驾临才打开,一般人进入只能走两侧角门。殿前的院内有一“宗圣曾子赞碑”,赞辞为清乾隆御笔亲书。在侧院和后院中还有三省堂、寝殿、东西庑,庑内原祀有曾子的一些有名弟子,但现在只是空空的房子了。
位于西跨院内的莱芜侯祠不能不说。这座祠供奉的是曾子的父亲曾皙。曾皙何人?他小孔子六岁,是孔子三十多岁第一次收徒时的弟子。这样,曾皙同儿子曾参父子事实上是
同出孔子门下的师兄弟。曾皙也是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前些年的中学课本上曾有一篇文章《论语》之《四子伺坐章》记述的是孔子师徒五人到了鲁国城南的沂河岸上,孔子让他们各自说出自己的自愿。仲由说武备治国,冉有说政治治国,公西华说外交治国,还有一个弟子却说:“暮春者,春服即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的意思是,他期望出现人民安居乐业,百姓都能悠闲地到河边散步、歌咏、洗澡。孔子对他的观点大加赞赏,认为他才真正理解了自己的主张。这个弟子就是曾皙。
- 散文《故乡的柿子树》杨利都
- 十年阅读精选出来的 7 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
- 旅居海外艺术家眼中的故乡:“无论走多远,魂牵梦绕的是草原”
- 鲁智深:谁操控了我的一生? 是智真长老,宋江,还是另有其人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7课《我的“长生果”》图文讲解+知识要点
- 读《我的名字不叫“等”》,感悟作者的阅读、收藏趣味
- 网红名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苏轼:我的原句比这句好
-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 王红梅经典歌曲
- 周恩来逝世45周年纪念封暨《周恩来与北影》图书在故乡淮安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