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出,当年的武氏家族动用人力制作这些画像埋在墓室之中,或许是为了让富贵的生活永世流传,或者是一种明知道现世不再的渴望,也许是为了给后人留下美丽的历史都不得而知。但是,不论哪一种可能,通过这几石块普通的石头,集汉前历史文化之大成,武氏族人的功德是无量的。而神话故事和奇珍异兽则是画像中极为精彩的部分,刻画着许多汉人所想象的仙人和怪兽的艺术形象。这些神话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想象和上古久远的历史传说故事。西王母是汉代传说中的主要神仙,在石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有一幅是西王母与东王公相会的画面,图上方的天空部分堆满了复杂的彩云,云中有许多两肩膀上生出双翼的仙人,还有两辆马拉的辎车。主人在车上端坐,周围各有一些仙人伺候,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人们传说中的故事形象。更让人击节而叹的画像是荆轲刺秦王。一个头颅掉在地上,秦王几乎倒地,神色慌张,匕首刺穿了铜柱子,匕首把上的缨子还没有垂下来,而荆轲的头发则全部冲向上方。这是一个极其短暂的瞬间高潮,但是却被画家果断地捕捉到了画面里,惟妙惟肖。
还有伏羲和女娲的画像,均是人首蛇身,女娲举规,伏羲持矩,两人中间有一小人双脚如尾。这幅画反映的是人类文明的蒙昧时期,伏羲根据对天地,和鸟兽人物等自然现象的观察,产生八卦易象,而且依据它创造了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而人首蛇尾则反映出汉民族的远古图腾。而规矩则是伏羲女娲规天矩地功业的象征。
目视着这些石刻人物在画像中怡然悠然的神情,我与惊叹设计者和画匠的博学与绝技之外,又为这些人物而庆幸,为辉煌的古代文明而自豪。这些亘古不变的石头,深埋于地下,为一代代史学家提供了一个洞穿古代文明的窗口。这个无可比拟的功绩,恐怕上当年的设计者和那些石匠们所没有想到的。
站在这片雄浑苍茫的土地上,走进这座深藏着一个民族历史的废墟小院,举目眺望周围荒凉的群山,抚摩着这一块块标志着我们民族荣衰的碑刻,那些久远的凝固了的岁月,那些被岁月积淀而成的历史,都鲜活如初。汉是我国空前强盛的时代,人们在汉大一统的封建王朝长期休养生息。而武氏墓群石刻所在地正是历史文化名人辈出的孔孟之乡,汉画像石这样宏大的文化现象的出现,就是必然的了。
(原发表于《散文》,被《散文选刊》转载)
3曾子,中华民族孝行的源头
鲁先圣
我们这个民族始终是一个注重孝道的民族,无论哪个时代,孝道一定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尺度和准则。
四大圣贤之一的宗圣曾子的思想核心就是孝道。曾子认为,孝道是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无所不在,无时不用,无所不包,不仅仅局限于父母与儿女之间,还应该扩展到社会。因而把弘扬孝道与转变社会风气进而寻求治世结合起来,主张以孝治民,以孝为政。
曾子说:“先王用来治理天下有五条原则:尊重有德的人,尊重地位尊贵的人,尊重老年人,尊敬年长的人,慈爱年幼的人。这五条,是先王用来安定天下的原则。为什么尊重有德的人? 因为他们接近于圣贤之道的要求;尊重地位高贵的人,因为他们接近国君;尊重老年人,因为他们近似自己的双亲;尊敬年长的人,因为他们近似自己的兄长;慈爱年幼的人,因为他们近似自己的儿女。因此,达到孝的最高标准就接近于天子了,达到悌的最高标准就接近于霸者了。之所以说达到孝的最高标准就接近于天子,是因为即使天子也有父母;之所以说达到悌的标准就接近于霸者,是因为即使诸侯也定然有兄长。对上述先王的教导沿袭而不改,就可以用来领导天下了。”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是曾子最著名的一句话。因为人死之后容易被忽视,年代隔远了容易被忘记。如果能事死如生,事亡如存,丧尽其礼而祭尽其诚,并且把这种诚心推而广之,人民的道德风尚就会归向淳厚朴实。他认为“孝子善事君,弟弟善事长”,孝养父母与忠于事君,两者是一致的。因为曾子的“孝本”思想,要体现的是父母的价值,为了父母的荣耀,可以做官,可以作战,而且都要干好,否则便是不孝:“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曾子不是消极避世的人。“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 君子人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等语,无不透露着他的社会责任感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 散文《故乡的柿子树》杨利都
- 十年阅读精选出来的 7 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
- 旅居海外艺术家眼中的故乡:“无论走多远,魂牵梦绕的是草原”
- 鲁智深:谁操控了我的一生? 是智真长老,宋江,还是另有其人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7课《我的“长生果”》图文讲解+知识要点
- 读《我的名字不叫“等”》,感悟作者的阅读、收藏趣味
- 网红名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苏轼:我的原句比这句好
-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 王红梅经典歌曲
- 周恩来逝世45周年纪念封暨《周恩来与北影》图书在故乡淮安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