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北宋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四位大师的恩怨情仇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都是北宋时期如雷贯耳、光照千秋的人物,其中苏轼、王安石、欧阳修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司马光以一部《资治通鉴》就足以名垂青史。四人中欧阳修(1007年-1072年)最为年长,他比司马光(1019年-1086年)大12岁,比王安石(1021年-1086年)大14岁,比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大30岁。他们四人同在朝廷做官,四人之间都有或深或浅的交往。
欧阳修年纪最大,又对其他三位有推荐之恩,所以我先从欧阳修谈起。
欧阳修对司马光、王安石、苏轼有推荐之恩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以“好贤”著称,一生荐才无数,而且推荐的人才如王安石、司马光、文彦博、包拯等都成为北宋政局的主宰者,这些人大多继承了欧阳修的政治人格,所以说欧阳修的“好贤”对北宋政局影响很大。
 司马光|北宋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四位大师的恩怨情仇
文章插图
司马光|北宋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四位大师的恩怨情仇】1、欧阳修和司马光
欧阳修和司马光交情不深。
嘉佑二年(1057年)司马光入京任太常博士、直秘阁,次年,迁开封府推官。当时欧阳修判秘阁、秘书省、权知开封府。欧阳修是司马光的直接领导,两人此时才相识,两人上下级关系有两年时间。
两人在京城共同为官有十年之久,却没有直接的诗书交往。
宋神宗即位之初,
参知政事
欧阳修向宋神宗推荐了司马光,说他“
德性淳正,学术通明,自列侍从,久任谏诤,谠言嘉话,著在两朝
”。于是,宋神宗任司马光为
翰林学士
,不久,又任司马光为
御史中丞
欧阳修是庆历新党,早期也是改革派,在政见上和司马光多有不同。两人最激烈的一次交锋是“濮议之争”。
宋仁宗无子,宋英宗以旁支身份入继大统,宋英宗的生父为濮安懿王。治平二年,宋英宗想给自己生父皇考的名分,把此事交给群臣商议,拉开了濮议之争的序幕。
 司马光|北宋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四位大师的恩怨情仇
文章插图
以欧阳修、韩琦为首的宰执主张英宗应该称濮王为皇考,“出继之子,对所继所生皆称父母。”而以王珪、司马光为首的一派则主张英宗应该称濮王为皇伯,“为人后者为之子,不得顾私亲”。
两派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为了生父死后的名分,英宗绞尽脑汁,用了各种手段,用了18个月,才最终达到目标。
政府大臣一派虽然取得胜利,但在社会舆论上却失利。
司马光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两人交情不深,此事是重要原因。
2、欧阳修和王安石
欧阳修和王安石关系比较复杂,难以说清,这里面有一桩历史公案。
王安石早年的成名与欧阳修有莫大关系,王安石在欧阳修的提携下入京城为官。欧阳修既然对王安石有提携之恩,两人的关系应该是友好的。但历来学术界认为王安石“忘恩负义”,导致两人不和。
两人的相识得力于曾巩的大力撮合,欧阳修很赏识王安石的才华,尚未和王安石见面就向朝廷大力推荐。
嘉佑元年,两人初次见面,欧阳修向王安石赠诗“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王安石则答诗道:"
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安敢望韩公
。"
 司马光|北宋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四位大师的恩怨情仇
文章插图
欧阳修在诗中以李白、韩愈勉励王安石,表现了对王安石的器重,他期望王安石能成为他的接班人,鼓吹古文运动,王安石的答诗则有婉拒之意。很多学者却认为王安石自许孟子对欧阳修不敬,两人自此不和。但欧阳修和王安石赠诗后,交往密切,经常聚会晤面,诗词唱和,这在事实打破两人“不和”的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