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忽必烈攻下襄、樊二城后,决定乘胜进军。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十二月,右丞相伯颜和阿术从汉水渡江,直逼鄂州而来。很快夺取鄂州,荆襄防区全面瓦解,临安发发可危。时逢度宗病逝,恭宗登基,于是太学生们纷纷上书要求贾似道亲自领兵抗战。贾似道暗暗叫苦,但迫于压力,只得在临安设置督府准备拒敌。他一直害怕降将刘整兵力强盛,因此迟迟不敢发兵。直到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正月,刘整死讯传来,他才放心欣然而笑:“天佑我也!”上表出师。为了防止大权旁落,他在出发前规定:宰执小事专决,大事必须与督府商议定夺。他又任命亲信韩震为殿帅,掌握禁军,控制临安局势。这才率13万人马,乘着大批装载金帛轴重的船只,浩浩荡荡,奔赴前线。事实上,贾似道丝毫没有与元军决战到底的决心。一开始,他就想以非战争的方式促其退兵。贾似道万般无奈,只得硬着头皮交战。贾似道一直持悲观失望态度,根本无心恋战,所以全部重担就压在了孙虎臣一人的身上。孙虎臣军大败,退回鲁港,抚胸痛哭说:“全营兵卒无一人肯听我指挥,所以至此。”贾似道仓皇召夏贵商议,夏贵苦笑道:“目前诸军已闻风丧胆,哪里还有战斗力。只有退人扬州,召集残兵,护圣驾于海上,听天由命罢了。”说完,解舟而去。贾、孙二人早乱了方寸,为了保住性命,竟撇下数万士兵生死不顾,坐上一条小船奔窜扬州。堂吏翁应龙带着都督府印逃回临安,13万大军一时溃散,宋军主力丧失殆尽。元军继续东进,一路如入无人之境,连续攻下建康、镇江、江阴等地,逼近临安。南宋君臣一片混乱。这时,贾似道上书谢太后,请求迁都逃亡,太后不准改任陈宜中为右丞相。陈宜中见贾似道人心尽失,便上奏请斩贾似道,以惩其祸国殃民之罪。谢太后考虑到贾似道是三朝元老旧臣,认为不可因一朝之罪而失待大臣之礼,于是只免去了他平章、都督的官职。贾似道也玩弄权术,上书请形式上给予薄惩,借以保全,自己居留扬州,想躲过这场风浪。皇太后的宽容包庇激起了臣民们的一致反对,纷纷要求严惩贾似道。朝廷见众怒难平,只得把他贬为高州团练副使,到循州安置。同时下诏废除贾似道推行的弊政,惩处其党羽并为受其迫害的人平反昭雪。
文章插图
贾似道此时已为天下人唾弃。郑虎臣登科后也以“莫须有”之罪被流放远地,后遇赦放还。郑虎臣为了报私仇,也为了替天下人除奸,因此应召。贾似道见了郑虎臣,忆起梦兆之事,心中恐慌,一路上提心吊胆,小心谨慎。郑虎臣赶走了贾似道的侍妾,没收其财物珠宝;在途中又他的轿顶,让他暴行于秋阳之下;衣服饮食也尽皆减抑,贾似道愈发惶惶不可终日。这年九月,一行人抵达福建漳州(今福建龙溪县)城南20里的木绵庵,贾似道身染痢疾,奄奄一息。郑虎臣多次催他自尽,贾似道贪恋余生,不肯寻死,挣扎说:“太皇许我不死,有诏即死。”而实际当时召他回朝的专使也正在途中。但郑虎臣却不许这天到来。他趁贾似道蹲在虎子(便桶)上的时候,将他拉杀。随后就用随身衣服,草草裹之,埋于木绵庵之侧。漳州太守赵介如本是贾似道门客,当他亲自赶来时,郑虎臣慷慨陈词:“我为天下人除此贼,虽死何憾!”赵介如也知贾似道平时积怨太多,只得待虎臣离去后,重新为贾似道安葬,并作祭文,隐隐说此乃天理报应,其祭文结尾是:呜呼!履斋(即吴潜,字履斋)死蜀,死于宗申;先生死闽,死于虎臣。哀哉,尚飨!贾似道被杀的消息传报回朝,南宋上下无不拍手称快。然而,此时的大宋江山,业也大厦将倾,朝不保夕。第二年,即德皊二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俘恭帝及谢全两太后并宗室官吏而去,再现了“靖康之耻”悲惨的一幕。公元1279年,陆秀夫兵败,赵欲投海殉国,南宋统治宣布告终。
- 五代的疯子宰相,因小事写了63个字,号称天下第五行书
- 中国古代十大才女,第3位被称为巾帼宰相,第9位美貌不输陈圆圆
- 他的书法自成一体,被称之为“棉花糖体”,他被誉为“浓墨宰相”
- 青词宰相严嵩上位记
- 孔府的红长凳:明朝宰相枯坐两时辰结局悲惨,几百年来只有贪官坐
- 宋朝榜下捉婿那些事:疯狂抢婿笑料百出,为抢状元副宰相贡献两女
- 中国有一个省,人口过亿,名将宰相出了一大堆,却从来没出过皇帝
- 庄子说:仁是“无爱”,孝是“无亲”,为何儒家宰相称为妙道?
- 状元违抗圣旨不愿娶公主,宰相说8个字,状元立即结婚!
- 章惇的纠结人生“北宋第一宰相”落下骂名,幸福生活突然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