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一个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法国大革命思想提供者与现实祭祀品


 思想|《一个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法国大革命思想提供者与现实祭祀品
文章插图
法国大革命这一历久弥新的历史事件,因为托克维尔所著的《旧制度与大革命》重新受到学界的关注,而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有关与“法国大革命”相关题材的书籍,一时间此起彼伏,蔚为大观。
 思想|《一个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法国大革命思想提供者与现实祭祀品
文章插图
《一个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也应该是属于“法国大革命”相关题材的书籍之一种。该书原法文版出版于1988年,距今有较长的时间间隔,作者是一对法国夫妇,出版时间,恰是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前夕。该书细致地描述了被称为“法国启蒙运动最年轻的代表人物”孔多塞一生的思想脉络轨迹,而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与法国大革命同频共振,如影形随。他全身心地投身到大革命的滚滚热潮中,为大革命倾尽了自己的热血与思考,但是,最终他却成为了革命的牺牲品,当大革命越来越激进地诉诸于暴力与恐怖的时候,他成为革命绞杀的对象。
 思想|《一个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法国大革命思想提供者与现实祭祀品
文章插图
因此,孔多塞的一生就是一个知识分子激情洋溢地投身到大革命的风暴中,又最终被革命的狂飙吞噬的一生。他为法国大革命奉献了他的思想,但是,被他喂养起来的革命,却反过来,给他以致命的一击。
 思想|《一个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法国大革命思想提供者与现实祭祀品
文章插图
法国三级会议这样,孔多塞的一生,便有了某种特别的寓意与象征。
 思想|《一个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法国大革命思想提供者与现实祭祀品
文章插图
攻占巴士底狱
 思想|《一个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法国大革命思想提供者与现实祭祀品
文章插图
我们常常在网络上看到人们追问法国大革命谁是真正的领导者。一场革命袭来的时候,给人留下印象的是最表面化的行动,而这些行动也成为一场革命的最显而易见的象征。像法国大革命,人们必然会将它与攻克巴士底狱联系在一起,俄罗斯十月革命,最外在的革命形式,必然会联系到阿芙乐号巡洋舰攻打白宫的第一声炮响。然而这种针锋相对的对垒,仅仅是一种革命最容易看到的表象,真正的革命,更来自于思想的启蒙与激励,来自于看不见的背后的酝酿与鼓动。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些隐伏着革命的轰轰烈烈背后的思想伏线,才是革命的真正的动力,真正的缘起。
 思想|《一个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法国大革命思想提供者与现实祭祀品
文章插图
1793年,路易十六在断头台上而从这个意义上讲,孔多塞正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源头。《一个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始终把他定性在一个知识分子范畴,“很久以来,孔多塞抱有共和思想,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共和理想。”(P195)。为了实现共和理想,他知道必须剔开“国王闹革命”,所以他坚定不移地在众人皆醉之时,唯他独醒地鼓吹必须作别君主制,而后来的激进分子包括罗伯斯庇尔,与孔多塞相比,却奇怪地对国王的存在与否不着一词。所以作者点出了孔多塞身上的革命性表现在“在当时所有大人物当中,郑重其事地公开主张废黜国王、建立共和国的,孔多塞则是唯一的一个。”(P205)
 思想|《一个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法国大革命思想提供者与现实祭祀品
文章插图
巴黎国民自卫军而等到革命之火如日中天、审判国王的呼声甚嚣尘上的时候,孔多塞恪守着一名知识分子的理性的底线,反对越过法律去决定国王的生死,选择了沉默。但是,革命之轮一旦启动的时候,便会碾压一切。革命必须伸展出它全部蓄积的力量,在这种力量延伸出所有的势能的时候,孔多塞身为一名知识分子所恪守的理性、人性、人道的准则,使他与革命的激进派分道扬镳。众所周知的法国大革命的愈演愈烈的激进化走向中,吉伦特派与雅各宾派反目成仇,相互抵毁,革命的最终发展是越来越不宽容的氛围终于酿成了一场悲剧性的倾轧,激进的雅各宾派把昔日的友军吉伦特派送上了断头台,而这时候的孔多塞,夹在两个势力中间,他既不认同昔日的战友吉伦特派,与他们保持距离,同时更对雅各宾派心存戒备,他唯一的期许是这两个派别能够实现和平共处,共同应对法国大革命引来的欧洲各方势力的全力包剿,但是,在革命的狂飙席卷而来的时候,孔多塞的声音是注定没有市场的,一旦他逆向了革命的风向,他便成为革命必欲除之而后快的目标。随着他的那些吉伦特派战友断头流血,孔多塞不能不选择了流亡,流亡中,他为不牵累相爱的妻子,而与她离婚,然而,他的逃亡并没有逃过雅各宾派的追捕,值得注意的是,在他隐名埋姓逃亡的过程中,他一直信赖有加的一位志同道合的女友却有意无意地对他关上了大门,拱手把他送给了追捕他的雅各宾掌权者。他的死是一个谜,不管是自杀还是毒杀,孔多塞的死亡,已经喻示了法国大革命走到了疯狂的尽头,这位当初热切的参与者,用他的生命,为这场革命划上了一个哀遍华林的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