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走菜贩生意的互联网巨头,让买菜更便宜了吗?( 二 )


从契约经济学的角度 , 聂辉华分析 , 当出现这种不完全契约时 , 单纯依靠第三方是很难做到公平的 。 就买菜这个场景而言 , 恰恰反而是小商小贩更有优势 。 当面购物 , 觉得不满意就现场就可以不要或是协商 。 如果在互联网上买菜 , 看不到实物 , 更难以换货 。
在电商平台上可以给差评 , 但在现实中我们往往发现没有太多用处 , 好评可以买 , 差评也可以花钱消除 , 甚至还会收到威胁电话 。
而小商小贩往往长期、稳定地在社区里贩卖 , 很受到声誉的影响 , 买了不好的东西上当受骗了 , 不仅可以当面对峙和索赔 , 甚至还能告诉和发动身边人 , 再也不要来这里了 。
原因还是因为社区内部往往还是一个熟人社会 , 从经济学讲的角度来说 , 越是不完全契约 , 越是非标准化的产品 , 可能更适合熟人交易和线下交易 。
抢走菜贩生意的互联网巨头,让买菜更便宜了吗?文章插图
梁捷也认为 , 菜场和小商贩不会就这么简单地完全被替代 。 生鲜蔬菜不像电子产品 , 可能受众只是一小部分人 , 生鲜是每个老百姓每天的生活必需品;而恰恰中国老百姓对于“新鲜”的追求往往要求很高 , 可能就差几个小时 , 蔬菜叶子稍微蔫了一点 , 就完全不一样了 , 必须要有大量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接触 , 才能够区别食材质量的好坏 。
尤其对于老年人 , 那些做了一辈子饭的人来说 , 这一点点差别是很大的 。 他们为了追求新鲜 , 可以大早上就去买 , 一定要亲手挑到自己满意的食材 , 而不会信任互联网这样通过“别人的手”来挑选的蔬菜 。
蔬菜、水产这些生鲜产品 , 永远面临这个问题 , 当抢到这个市场以后 , 只要品质控制不能够保证 , 消费者马上就会离开了 。 并不一定说你抢占了这个市场就一直占了这个市场 , 只要有中老年人存在 , 菜市场的需求就会存在 。
这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另一种割裂 , 退休的老年人可以有大把的时间挑选蔬菜 , 但许多年轻人 , 尤其是大城市里疲于通勤、甚至996的年轻人 , 他们对于新鲜的要求没有那么高 , 在生活中更为看重的则是如何压缩时间 , 节约所需的精力 , 确实社区买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选择 。
02.
补贴 , 还是大数据杀熟?
有评论认为 , 不管怎么样 , 反正菜价降低了 , 老百姓不是得到了实惠吗?聂辉华指出 , 从微观效率的角度来看 , 短期菜价是降低了 , 但往往在大规模的补贴之后 , 商品或是服务费用会恢复原价 。
许多人也发现 , 不仅没有了价格补贴的优惠 , 还遇到“大数据杀熟” , 比如同样一件商品 , 卖给张三一块钱一斤 , 卖给李四就是一块二一斤;因为通过大量的数据比对 , 对消费行为、消费水平等的分析 , 知道李四可能不太在乎那两毛钱 , 这就是“价格歧视” 。
因为在互联网上 , 我们被分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个体 , 在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 很难进行比较 。
因此也有许多人担心 , “一旦被社区团购垄断后 , 东西就不便宜了” , 确实这样的故事已经见得太多太多 , 似乎每天都在“新赛道”上发生:咖啡、打车、共享单车、点评软件……
“老实说 , 我感觉圈内的人都有点懵了 。 因为社区团购起来太快 , 巨头们一上来就几十亿补贴往里砸 , 几乎没有给出任何机会” , 一位投资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 。
这篇报道还指出 , 在市场格局未成型之前 , 补贴大战还将持续下去 。 买菜既是日常生活中的刚性需求 , 也是高频消费场景 , 一旦可以培养起用户习惯 , 建立消费粘性 , 便可以极大地提高用户的活跃度 , 更大限度地占据用户时间 , 甚至带动平台其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 。
而小商贩在这种互联网巨头猛烈的攻势面前还能撑多久?也是我们所担忧的 。 其实很多时候 , 在线下买菜甚至可能会比线上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