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中医之门第84篇:中医视角解读“小便不利类疾病论治”

后三期发文预告:黄疸病论治、 皮肤病论治、失声音哑论治 。
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发“迈入中医之门”系列文章 , 周二或周四发散文系列 。
本系列文章用通俗易懂的现代科学语言解读中医 , 帮助读者建立系统的中医思维 , 不同层次都能有收获及心得 。 为把道理讲清楚 , 每篇文字都会较长 , 适合慢慢品味 。
迈入中医之门第84篇:中医视角解读“小便不利类疾病论治”文章插图
人体有大概有70%的成分由水构成 , 血液、各种津液的主要载体实际也是水 , 水是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最主要载体 , 水在人身体起到促进消化、调节体温、润滑关节、代谢废物、运输营养、保证血液量等作用 , 水分布在细胞内外、各组织器官、血液、淋巴液等全身各处 。 人体主要依靠饮用水来补充水分“进水” , 依靠排尿和出汗“出水” , 从而在人体形成“流水不腐”的水循环模式以确保人体水液新陈代谢平衡 。 人体内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对人体的健康起着极大的作用 , 如果水循环系统失调 , 排尿不利 , 相当于“出口”被堵塞 , 则身体内很容易沉积污水 , 污水会“污染”人体的五脏六腑和血脉引发各种疾病 。 现代的很多血液类疾病 , 痛风、骨节酸痛、高血脂……. , 虽然发生的原因各异 , 但用归纳法都可以简单归纳为人体水循环系统失去平衡 , 人体内的水液被污染导致 。
一般说来 , 一个成年人每天的水摄入量大概有两升 , 水摄入人体进入肠胃后 , 一小部分滞留在胃、小肠和大肠 , 绝大部分通过静脉毛细血管进入到的血液系统中参与各种生理活动 , 进入到血液系统中的水分 , 一部分被动脉毛细血管输送到体表 , 通过排汗来排泄掉 , 另一部分进入到肾脏 , 肾脏对人体的血液进行一个类似“蒸馏净化”作用 , 动脉血管进入肾脏后 , 首先接触的是肾小球 , 进入肾小球的血管称为入球小动脉 , 出肾小球的血管称为出球小动脉 。 血液中分子量较小的葡萄糖和小分子蛋白质等物质能够透过薄薄的肾小球管壁进入肾小囊 , 而大分子蛋白质等则不能透过肾小球的滤过膜 , 这个过程 , 称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 滤过作用的产物被称作原尿 。 正常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80 L , 而实际每天排出的终尿量只有1.5 L左右 , 原尿是人体可以被再次利用的水分 , 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再次吸收 。 《黄帝内经》讲:“膀胱者 , 州都之官 , 津液藏焉 , 气化则能出矣 。 ”肾小球吸收原尿的过程就是人体津液持续化生的一个过程 。
迈入中医之门第84篇:中医视角解读“小便不利类疾病论治”文章插图
用归纳法进行归纳 , 人体的小便不利总体大概有以下六种情况:
1. 人体内的水循环系统是一整套相互影响的分支水系统组合而成 , 太阳系统是人体体表的水循环系统和直接排水系统 , 如果外邪入侵破坏太阳系统的运作 , 则直接影响太阳系统的本身的水循环 , 而太阳系统和体内的其他系统存在各种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 , 又会间接影响到内部水循环系统 。 这种问题 , 我们最常用的是五苓散治疗思路 , 《伤寒论》原文曰:“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 , 五苓散主之 。 ”脉浮微热表明有表证 , 小便不利说明影响到了排尿 , 膀胱系统不仅负责排尿 , 而且负责原尿的回收和津液的化生 , 因此口渴 。 简单来说膀胱相当于一个蓄水池 , 膀胱的经络相当于流经人体背部的“河流” , 当河流不能运化正常流水时 , 水就会蓄积在膀胱腑发生排尿不畅 。
五苓散用桂枝来解表恢复人体水的循环和流通 , 用泽泻祛沉积在膀胱腑中沉积的水 , 用猪苓来加强抗水能力 , 用茯苓通利三焦 , 加强疏通人体整体水循环系统 , 用白术健脾来加强水处理能力 。
五苓散组方广泛使用于太阳表证的蓄水证 , 同时对蓄水导致的水邪沿着经络到达头顶引起的眩晕、呕吐等多种症状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