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李士懋:只有西医是实验医学,而中医无实验,我不认同( 四 )


现在我教的学生 , 相当一部分是带着对中医的迷茫 , 无奈地求学;四年授课 , 中西各半 , 实习时遇到的是严重西化的中医院 , 还要跑工作、准备考研 , 怎么能专心实习中医?即使考上了中医硕士或博士 , 由于形势之所需 , 也主要学西医课或搞实验 。 知识面是拓宽了 , 但相当一部分高学历中医人才的中医功底却不敢令人恭维 。
3.要制定配套的相关标准、方法:发扬中医特色 , 实行名医带高徒 , 选拔培养200位名医 , 三次推行读书运动 , 强调温习中医经典这种发展中医的举措很正确 。
但现在不少人原则上高喊继承发扬中医特色 , 但实际工作中仍是以西医标准来衡量中医、改造中医 。
如中医临床研究 , 中医临床是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 , 是天人合一的整体治疗 , 是以人为本的阴阳平衡调节 , 是强调正气、因势利导的治疗 , 是方药随着病情不断变化而变化才能谨守病机的恒动观 。 可是现代的临床研究 , 要按DME标准设计 , 要随机、对照、重复 , 要双重诊断 , 施加因素要恒定 , 要统计处理等等 , 这样研究出来的成果 , 根本看不到中医特色 , 更甭说能对中医的发扬有多大裨益了 。 但按中医谨守病机、随症加减出来的成果 , 难以得到承认 。
至于动物实验 , 要求必须造病理模型 。 中医治疗是以证为核心 , 证的判断须望闻问切 , 脱离了四诊 , 哪来的证?西医的病与中医的证并无通约性 , 且动物与人相距甚远 , 造出的模型也就难体现中医特色 , 更别说个体化、运动观、整体观等等 。 若不按这个模式去做 , 莫说学位、职称、获奖等 , 恐怕连个论文也发表不了 。 中医在这众多“化”的指导下 , 许多人努力成了中医硕士、博士、专家、教授 , 甚至声名赫赫却不会按中医理论去看病 。 照这样“化”下去 , 迟早把中医“化”没了 。
中医亦应与时俱进 , 当然具体的方法、政策、衡量标准等也须逐步摸索、总结 , 有些尚须待科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后 , 从更高层次、更新的视角去融合 。 对中医这样独特、复杂、庞大的体系 , 绝非按现有的西医方法搬来硬套所能解决问题的 。
又如 , 这次带高徒 , 属于非学历教育 , 按西医那套方法搞实验研究、搞中医改造的 , 可授予硕士、博士 , 而扎扎实实跟师学习中医临床本领的 , 却什么也不是 。 搞社会主义还强调依据国情 , 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难道我们中医国粹就不能理直气壮地制订具有中医特色的硕士、博士等相关学位标准 , 授予高徒相应学位吗?
实际上 , 我国是中医发祥地 , 最有资格、最具权威制定中医硕士、博士、教授、主任医师以及中医科研成果、临床标准的 。 拿出我们的尺子来 , 让国际接我们的轨 , 而不是本末倒置、削足适履地接人家的轨 。 针灸学制定的许多标准 , 实质是中医针灸标准 , 以成为世界标准 , 全世界都须接这个轨 , 这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 应推而广之 。
另一点 , 这种惟西方才科学的导向 , 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 改造、诠释中医的人可桂冠满头 , 名利双收;按中医固有规律继承发扬祖国医学的人遭冷遇 。 长此以往 , 谁还去学经典谁还去继承祖国医学?这就导致了中医学术萎缩 , 改造中医之风盛行 , 势将湮没、摧毁中医 。 取缔中医行不通 , 但改造中医却着实令人可怕 , 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 。
4.多元化发展:科学是多元化的 , 毫无疑问 , 发展道路也应是多元的 。 西医可按照自己的规律去发展 , 中医当然也应该按照自己的规律去发展 , 问题在于中西间应如何结合 。
中西医结合 , 可从临床疗效入手 , 先选择一些西医难治而中医又有明显优势的病种 , 共同诊断 , 共同观察疾病的动态变化 , 由确有临床功底的名中医 , 按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方法去治 , 以证为核心 , 处方可以变化 , 可以加减 , 从多中心、大样本、大事件和终极结果 , 分析总结其规律、建立符合中医理论的判断标准 。 由疗效出发 , 进而探讨其机理 。 这里关键是中医要拿出疗效来 。 一定要选确有中医功底的中医 , 不要那些名声赫赫徒有虚名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