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受地域影响,信阳地方语言既带着河南地方口音的韵味,又带有湖北地方语言这一独特特点,从而使信阳地区的民歌在音乐语言上具有刚柔并济的音乐风格。其精彩之处就是夹杂有方言土话,多采用平舌音,语言幽默通俗、有趣,语气性比较强,有种简单严厉的感觉。其歌词中方言部分的演唱更能直接体现信阳民歌的特有色彩,精髓部分就是把歌词中的方言演唱到乡土化。信阳民歌的歌词方言声调及旋律级进高低起伏有着高度的统一,这来源于当地民间艺人在填词谱曲时进行反复对比、思考、定位。只有使用本地方言来作才能真正表达出歌曲的地方色彩和情感的真挚性。
信阳民歌的旋律发展与发音特色有着很大的联系,只有使用本地方言才能使信阳民歌的旋律和调值的融合达到预期的效果。信阳地区民歌的曲体较一般民歌偏长,多为多段式结构,一般由三句式至四句式,五句式、上下句式为主的结构构成。节奏节拍上一般中速居多,如山歌小调类多为四二拍,叙事性民歌多为四四拍。有一些山歌也有散拍子和八九拍的作品,作品以多段式为主,一段旋律多段旋律演唱形式居多。
五声音阶在信阳民歌中占着主导地位。虽然有变宫、清角等一些相关的偏音,但是这些五音主音以外的便音时值较短,一般只是出现在弱拍弱位上,或者为经过音在作品中使用,很大程度上来说起着陪衬和装饰的作用,其旋律的支架仍然为五声音阶的本质和特色。
信阳民歌属于典型的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它形式多样、种类丰富、体系完整。根据歌曲题材信阳民歌大致分为了号子、山歌、田歌、风俗歌、小调、灯歌、儿歌、叫卖调八类,加上革命历史民歌、新民歌等其他种类约十余种之多。号子高亢热烈、山歌嘹亮悠长、田歌诙谐风趣、小调委婉缠绵、革命历史民歌热情奔放、儿歌童趣十足,每一种都具有其独特风采,真实生动地记录了信阳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们社会生活实践, 以及内心的情感、思想、和希望。
信阳民歌代表作品有《丰收乐》《一把伞》《山乡渔歌》《锣鼓闹秧》等。除此之外,信阳传统文化中还有一部分音乐演奏形式、节目;如“潢川锣鼓”、“商城丝弦”等。
信阳民歌在民族知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信阳民歌很好地传承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历史意义,信阳民歌是信阳人民今天生活的现实写照,同时也是对信阳地区人民群众过去生活的实际记录。信阳民歌是中原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石。
2008年6月7日,信阳民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Ⅱ-79。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信阳市群众艺术馆、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信阳民歌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西坪民歌
文章插图
西坪民歌,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据考证,汉时西坪地区民间已有歌谣传唱,到了唐代开始盛行。明末清处时,六次安排移民到西坪地区,使各种文化杂交、碰撞,南北文化相融,互鉴互补,形成了有多元素特点、地方特色浓郁的西坪民歌,其在近两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绵延不断传唱至今。
西坪民歌的类型有山歌、劳动歌、爱情歌、生活歌、儿歌等多种,其中,劳动歌、爱情歌、生活歌地方特色浓郁。
西坪民歌音乐的演唱形式分为独唱对唱、合唱三种。其中绝大部分民歌以个人独唱为主,少数民歌以对唱、合唱形式出现。另外,在演唱中有时加入简单的饶钹等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进行伴奏,起到稳固节拍速度、歌手换气、渲染气氛、助兴等作用。除此之外,西坪民歌还与西坪“彩云舞”“采茶扑蝶”“抬花轿”“髙跷”“滚挡子”“鹤蚌舞”竹马”等数十种民间广场艺术形式组合,尤其在重要节日庙会、庆典活动中进行集体演出。
- 对话非遗人:赫哲族传统服饰
- 非遗年画进社区 传统文化迎新年
- 凉州区永昌镇:非遗传承从培养“娃娃徒弟”开始
- 【非遗五进】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 【节目预告】让昆曲回归松江让非遗绽放光彩
- 向阳生长--陀乐乐团的非遗世界音乐之路
- 剪红纸,迎新春,天元中学举办非遗剪纸活动
- 人人都是非遗传承人
- 操明花:传承非遗文化 唱响徽州民歌
- 在浙南产业集聚区:遇见非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