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个症状的艾灸穴位处方

1.中风
中风者 , 卒然中倒 , 人事无知 , 口眼 斜是也 。 方书有中经、中络、中脏、中腑之分 。 医之乏效者 , 必须用灸 。 或未经疗治者 , 急灸无妨 。 当其国中之时 , 先灸百会 , 或灸尺泽 。 如口噤者 , 灸风池 。 左瘫右痪者 , 灸风市 。 如两额暴痛 , 口眼歪斜 , 牙关紧闭 , 失音不语 , 灸客主人 。 如因痰而中者 , 灸环跳穴可也 。
百会穴(从鼻直上入发际五令 , 旋毛陷中 , 可容指处 。 《医宗金鉴》云∶直上耳尖顶陷中是也 。 )
尺泽穴(肘中动脉处 , 即肘弯内横纹当中 , 屈肘纹见 , 《金鉴》云∶屈肘横纹筋骨罅中 。 )
风市穴(端立 , 垂手于股外 , 中指尖到处 。 )
客主人(两耳前骨工宛中间 , 开口即穴处 。 )
环跳穴(在髀枢中 , 侧卧 , 屈上足、伸下足取之 。 大腿曰股 , 股上曰髀 , 楗骨之下、大腿之上、两骨合缝之所曰髀枢 , 当环跳穴处 。 )
风池穴(在耳后陷中 , 按之引耳内 。 )
2.尸厥
《金鉴》云∶尸厥者 , 类中风之称也 。 谓其形厥而气不厥 , 口鼻无气 , 状类死尸 , 而脉自动也 。 延医不及 , 急宜灸大敦穴 。 倘有四肢厥冷 , 宜灸内庭 , 又灸行间 , 不可误也 。
大敦穴(足大指端 , 去爪韭菜许毛中《金鉴》云∶外侧聚毛中 。 )
内庭穴(足大指内 , 次指本节前歧骨外间陷中 。 )
行间(足大指次指歧骨缝间动脉应手陷中 。 )
3.偏风
偏风者 , 或左肢不遂 , 或右肢不遂 。 在左者为瘫 , 血虚也 。 右者为痪 , 气虚也 。 左瘫右痪者 , 气血两虚也 。 总宜先灸百会 , 次灸合谷 。 如一偏疼痛 , 手臂不仁 , 拘挛难伸 , 灸手之里 , 兼灸腕骨 。 倘痛甚不能提物 , 灸肩 。 两手挛痛 , 臂细无力 , 灸曲池 。 半身不遂 , 灸环跳 。 按穴灸之 , 自然却病 。
合谷(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 , 即虎口 , 两叉骨缝中 。 )
手三里(曲池下二寸锐骨端 , 按之肉起 。 )
腕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 , 即小指直上处 。 )
肩井(肩端两骨间 。 )
曲池(屈手按胸 , 肘弯横纹尖尽处)
4.眩晕
眩 , 目花也 。 晕 , 头昏也 。 其病之因有五∶一曰无痰不眩 , 一曰无火不晕 , 一曰木动生风 , 一曰水不涵木 , 一曰土虚木摇是也 。 医者莫分 , 药多罔效 , 灸神庭穴 , 自获安全 。 若未中机 , 再灸肝俞必验 。
【70个症状的艾灸穴位处方】 神庭(从鼻上直入发际五分 , 即眉心上三寸五分 。 )
肝俞(八节下 , 各开二寸 。 )
5.痿症
经曰∶肺热叶焦发为痿, 痿 者 , 足软而不能步也 。 其症有五 , 不可不明 。 盖痿 属肺 , 脉痿属心 , 筋痿属肝 , 肉痿属脾 , 骨痿属肾也 。 总当先灸足三里 , 甚则灸三阴 。 灸法得宜 , 较汤散为胜也 。
足三里(膝下三寸 ,外廉 , 以手掌按膝头中指到处 , 股外旁也 。 膝盖骨下三寸 , 在骨外廉两筋肉分宛宛中 , 平坐垂足 , 取之在背 , 《金鉴》作大筋肉 。 )
三阴(足内踝上三寸 , 大骨下陷中 。 )
6.痹症
痹者 , 即俗称为风气也 , 症由风寒湿之气杂合为病 。 益风胜为行痹 , 寒胜为痛痹 , 湿胜为着痹 , 往往蔓延不愈 。 倘三气痹痛 , 灸环跳 , 兼灸脾俞、肾俞 。 足痹不仁 , 灸腰俞 。 如手臂作痛 , 不能提举 , 灸尺泽 。 两腿麻木 , 不能步履 , 灸风市 。 按图而灸 , 庶乎肢体自若耳 。
脾俞(十脊骨下 , 各开二寸 。 )
肾俞(十三脊下 , 各开二寸 , 亦有一寸半 。 《金鉴》云∶与脐平 。 )
腰俞(尾尻骨节上 间 。 )
7.劳伤
五劳者 , 烦冗劳心 , 谋虑劳肝 , 过思劳脾 , 过忧劳肺 , 色欲劳损 。 七伤者 , 久视伤血 , 久行伤筋 , 久坐伤肉 , 久卧伤气 , 久立伤骨 , 房劳思虑伤心肾也 。 至于骨蒸劳热 , 药石乏效者 , 先灸大椎 , 并灸胆俞 。 久嗽劳热者 , 灸肺俞 。 久虚不食者 , 灸上脘 。 真气虚弱者 , 灸气海 。 男子血损者 , 灸天枢 。 女子阴虚 , 灸足三里 。 凡有一切虚损劳瘵 , 及至形神大惫 , 惟灸膏肓穴 , 可冀挽回 , 否则无救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