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0年,哪几家新能源汽车公司破产重组?是怎么死的?( 二 )


就在那几年 , 众泰新能源通过每年一两款汽车的稳定推出 , 在市场上逐渐形成了优势地位 ,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 2014年其年销量突破16.6万辆 , 而到了2016年 , 年销量几乎是两年前的五倍之多 , 让众泰汽车站到了高光之下 , 市值一度达到303亿元 。
盘点2020年,哪几家新能源汽车公司破产重组?是怎么死的?文章插图
图源众泰新能源官微
同样站在高光之下的还有前途汽车和长江汽车 , 前者在2014年的北京车展上发布了首款概念车K50 , 由于其吸睛的外形成为了当时媒体争相报道的车型;而后者在2016年也推出首款小型纯电动SUV , 一度受到关注 。
就在这些新能源车企站在聚光灯下备受瞩目之时 , 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却在发生着巨变 。
2016年 , 随着该行业内一系列“骗补”丑闻的出现 , 国家自2017年开始了对新能源汽车政策补贴的降坡 , 并在补贴政策方面实施了更为严格的审核制度 。 补贴的降坡 , 让很多车企赖以生存的资金输入没了 , 因此受到巨大的影响 。
“2016年发布的那款SUV早就研发出来了 , 但由于补贴政策的变化 , 让这款产品达不到补贴的门槛 , 以至于采购成本太高 , 一直没有成功上市 。 ”一位接近长江汽车的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
无法实现量产的不只有长江汽车 , 还有前途汽车 。 就在2014年发布首款车型K50后 , 其后还推出了K10和K20等不同价位的车型 , 但在补贴降坡的影响下 , 量产不了了之 。
相比于长江汽车和前途汽车的“PPT造车” , 众泰汽车虽然实现了量产并取得一定成绩 , 但也在降坡的影响下 , 销量开始逐年下滑 , 并伴随着连年的亏损 , 市值到了去年11月也从巅峰的300多亿跌落到了56.37亿元 , 缩水将近6倍 。
就在这几个车企逐渐没了声响时 , 沉寂许久的赛麟汽车去年7月在鸟巢 , 用一场颇为轰动全国的发布会推出了备受诟病的“老头乐”迈迈 。
盘点2020年,哪几家新能源汽车公司破产重组?是怎么死的?文章插图
赛麟迈迈车型 , 图源赛麟汽车官微
而博郡汽车在去年才与一汽夏利达成协议 , 双方出资成立天津博郡汽车 , 这也意味着博郡自2016年成立后 , 用了三年时间才拿到造车资质 。
但一切已晚矣 , 毕竟在国内新能源汽车这个战场上要面对的不仅是已经实现量产的蔚来、小鹏和理想 , 同时还有特斯拉的强势入局 , 吉利、比亚迪和长城等车企的围攻 。
在多方面的压力下 , 前途汽车率先撑不住了 。
今年6月底 , 前途汽车被曝出拖欠员工工资 , 随后也传出资金链已断裂 , 寻求资本接盘的消息 , 前途汽车对此并未作出任何回应 。 就在同月 , 博郡汽车也发布公告宣布造车失败 , 将出售车型平台等相关技术 。
今年7月初 , 赛麟汽车董事长王晓麟因涉嫌犯罪 , 被当地公安机关带走调查 , 众多被拖欠工资的员工纷纷离职 , 赛麟汽车就此散了;而在上个月 , 最先入局的长江汽车和众泰新能源也相继发布了破产清算的通知 。
三大死因 “没有200亿元不要来造车 。 ”
这句话曾是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对于造车这件事需要花多少钱的判断 , 这个数字也成为了行业内公认的“造车门槛” 。
李斌之所以会得出这个数字 , 是因为他明白造车是一个短期需要投入很多、但无法立即获得回报的生意 , 这就意味着烧钱的速度将会很快 。
但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和赛麟汽车等车企 , 显然在一开始就远远低估了造车的烧钱程度 。
长江汽车2016年在拿到五龙电动车投资的51亿元就开始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研发 ,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 , 长江汽车在其后的四年里均无任何融资信息 , 这就等于说长江汽车靠着51亿元活着 。
造车几年同样没有融资的还有前途汽车 。
对于前途汽车来说 , 其创始人陆群带着上一波创业融的20多亿元就信心满满地敲开了造车的大门 。 但对于烧钱的造车来说 , 这两家投入的这点钱自然很快就烧没了 , 导致的结果就是没有资金来量产出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