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棺材商人》的一页手稿
文/慕津锋
“棺材商人 A-普式庚作(空五行)这是第四次了,两匹干瘦的驽马架着柩车,在车上面亚德连-蒲洛哥洛夫刚才堆完了他的旧东西,从巴斯麦那亚街向着尼基斯加亚街走去,哪里是这棺材商人要搬去的地方。亚德连把他的旧店子关闭起来,在门上钉了一个告白:出卖或出租,然后跟在车子后面走着。
走进那座他觊觎了很久终归用了一笔大款得到手的小的黄屋子,这个老商人自己觉得很诧异,他的手心里再也没有一点快乐。
他一跨过这新屋子的门限,看见里面完全是莫上莫下的零乱着,他觉得怀念起旧居来,在那里,经过十八年,他把一切料理得很有秩序的。她开始斥责她的女儿和女仆的缓慢,于是他就动手帮忙她们。
很快地就什么都安置停当了,供他的有圣像的神龛,盛着碗碟的柜子,棹子,长椅,床,放在里面的房间里;主人的出品,各种尺寸和用各种颜色的棺材,还有盛着蜡烛的匣子,丧事用的帽子和外衣,安顿在厨房和客厅里。大门的上面高撑着一个招牌;这招牌上表现着一个肥壮的‘爱神’手上擎着一双燃化了的烛,招帖上写着:此地出卖并装璜本色的或漆绘的棺材。”
这是一页写在“生活稿纸”之上的《棺材商人》手稿。此页手稿纸张发黄、布满污迹,除用红笔书写的“空五行”和用红笔划去的“A·普式庚”外,整页没有修改。这页手稿标题为“《棺材商人》”和原作者“A·普式庚”。该页手稿保存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手稿库中。
【 页手稿|一页由巴金保存的手稿】
文章插图
《棺材商人》
通过查询标题《棺材商人》,笔者发现:
女作家罗淑1935年曾翻译过普希金(当时称为:A-普式庚)的短篇小说《棺材商人》。该文1935年9月16日刊登在黎烈文主办的杂志《译文》月刊第2卷第7期(终刊号)。1941年8月,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了由巴金编辑的罗淑译文集《白甲骑兵》,该书收录了该篇《棺材商人》。
文章插图
《别尔金小说集》
巴金夫人萧珊女士20世纪50年代初在翻译普希金《别尔金小说集》时,对小说集中的《棺材商人》进行了重新翻译。1954年,平明出版社出版了萧珊翻译的这套《别尔金小说集》。
通过与两篇译文内容比较,笔者发现罗淑版《棺材商人》与这一页译稿内容完全一致,萧珊版则有很大的不同。这页手稿应该属于罗淑翻译的版本。但与我馆保存的罗淑书信和罗淑手稿《何为》笔迹比对,笔者发现这页手稿的书写与罗淑完全不同。那这又是谁写的手稿?为什么这页手稿会在巴金先生手中?那就要从罗淑与黎烈文、巴金的友情谈起。
文章插图
罗淑
罗淑,原名罗世弥,1903年12月19日出生于成都,是我国以描写四川简阳家乡为主的乡土女作家。她自1936年9月发表处女作《生人妻》到1938年2月27日因产褥热病去世,在中国文坛仅仅出现了一年半的时间。因为去世突然,其作品数量极为有限。罗淑的文学翻译虽早于她的小说创作,但作品也非常稀少。
罗淑能走上文学翻译与小说创作之路,应该要感谢黎烈文和巴金这两位伯乐。首先是黎烈文发现了罗淑文学翻译的才华,并在自己主办的《译文月刊》上给予了她展示才华的平台。黎烈文与罗淑相识于1933年,“我认识罗淑,不过是四年前的事情,那时她和马宗融兄带着一个小女孩刚由法国回来不久,我和一位留法同学沈炼之兄一道去看他们,罗淑第一次给我的印象并不怎样深刻,我那时毫不知道她有文学的天才。”其后,罗淑曾为黎烈文主编的《译文月刊》翻译过几篇法文稿子中,就有1935年罗淑翻译的《棺材商人》。“那时我们正在办《译文月刊》,取稿的标准比较高,但罗淑在治理家事的余暇,给我们译的几篇法文稿子,却颇受到朋友的推重。”(《关于罗淑》,黎烈文,1938年5月2日)
- 历史文化专家潜心40年编撰千年古灵渠研究手稿发布
- 他曾写下《黑猫警长》主题曲乐谱手稿,如今再度奏响熟悉旋律
- 王国维手稿曝光,文人品质,字迹一流,不愧为最后的“帝师”
- 胡适手稿拍出天价嫡孙主张继承权,律师:需证明拍品是遗产
- 巴金的爱情:不爱则已,一爱就是一辈子
- 唐浩明《曾国藩》(手稿本)首发,记录一个手写的时代
- 红河弥勒秋雨书院今日开馆余秋雨手稿首次展出
- 中国新诗百年珍稀文献展在川大展出 诗人手稿、书画、档案等重要诗歌文献及物件亮相
- 一杯茶结下的缘分,就是一辈子!
- 元朝|元朝历史上不愿提起的一页:妃嫔、公主尽被明军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