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画|秦蓁:新见上图藏元本胡注《资治通鉴》初读记

书法字画|秦蓁:新见上图藏元本胡注《资治通鉴》初读记】中华书局点校本《资治通鉴》卷280胡三省注文缺失16个字 , 清初顾炎武就已经发现了这一问题 , 但传世各本此处皆为空白 , 无法补全 。最近上海图书馆藏元刻初印本胡注《通鉴》影印问世 , 在元代因遭文字忌讳而被隐没了700年的这16个字赫然在焉 。藉此新见文献 , 不但能补正以前版本的大量错漏 , 胡注《通鉴》的阙文原因、刊刻源流也有了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 可谓近年历史文献的一大发现 。
顾亭林《日知录》卷一九《古文未正之隐》条云:
胡身之注《通鉴》 , 至二百八十卷石敬瑭以山后十六州赂契丹之事 , 而云“自是之后 , 辽灭晋 , 金破宋” , 其下阙文一行 , 谓蒙古灭金取宋 , 一统天下 , 而讳之不书 , 此有待于后人之补完者也 。汉人言“《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者 , 其事皆见于书” , 故定、哀之间多微辞矣 , 况于易姓改物、制有华夏者乎?《孟子》曰:“不知其人可乎 , 是以论其世也 。”习其读而不知 , 无为贵君子矣 。
亭林此言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文字之遭讳改 。陈援庵《通鉴胡注表微·本朝篇》则云:
亭林以为所阙者身之讳言 , 吾则以为所阙者镂板时铲去 。何也?盖身之全书 , 立言谨慎 , 忠愤所发 , 不能已于言者 , 亦只有痛于宋 , 而无怼于元……此条之阙文 , 盖镂板时偶检点及此 , 认为有碍而去之 , 非身之讳而不书也 。文津阁库本《通鉴》乃于“金破宋”下补十六字云:“南北分裂 , 兵连祸结 , 凡数百年 , 而定于元 。”果如所云 , 又何必讳 。且全注称元皆曰“大元” , 无单称“元”者 , 与其妄补 , 毋宁仍史阙文之为愈矣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 第16页)
亭林所见胡注《通鉴》 , 其为元刊本 , 或为明万历间吴勉学刻本 , 抑或为天启间陈仁锡评阅本 , 不得而知 , 而援庵所据则为清嘉庆间胡克家覆刻元本(底本为元刻后印本) 。元刊本今存世而已公诸互联网者 , 有日本静嘉堂文库藏陆氏皕宋楼旧藏本(《仪顾堂题跋》卷三著录)、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本(《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九著录) , 检两本之卷二八〇第十叶 , 后晋天福元年“今果然 , 此天意也”句下之胡注皆缺十六字 。两种元刊间有明修板片 , 而缺字之叶尚为元板无疑 。以下吴、陈、胡三本悉仍其空缺 。1956年中华书局点校本《资治通鉴》以胡克家本为底本 , 于此处标示“原缺十六字”(9147页) 。由此可见 , 从元刊本 , 到明吴、陈本 , 清胡本 , 再到晚近排印本 , 胡身之注文十六字沉霾七百馀年矣 。
近三十年前 ,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尾崎康教授在上海图书馆调查宋元版书 , 发现一部前此未经著录的胡注《资治通鉴》元刊本 , 乃为撰写书志学提要 , 作为《上海图书馆藏宋元版解题·史部(二)》之一篇 , 刊载于《斯道文库论集》第三十二辑中(1995年) 。解题据书中不见于他本之胡三省题记三十馀条 , 判断此书为元刊初印本 , 且全书为无修板完本 , 仅卷八一第二十六叶 , 卷一六三第十一、十二叶三叶为抄配 。解题辨识一百八十馀名刻工姓名 , 又全文辑录胡三省各条题记 , 考订出题记之年月 。至此 , 世人方知上海图书馆藏有天壤间仅存之元刻初印《鉴注》 , 首尾完具 , 堪称珍罕 。
书法字画|秦蓁:新见上图藏元本胡注《资治通鉴》初读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图藏元本胡注《资治通鉴》
此书藏于公库 , 其后三十年间几无见之者 , 偶有学人论及 , 亦不出尾崎康解题之范围 。迄于今年春 , 适值胡身之诞生七百九十周年之际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将此本影印刊行 , 亟索卷二八〇观之 , 前人未得见之十六字宛然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