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第五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入围散文作品—《食痴(外一篇)》


 散文|第五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入围散文作品—《食痴(外一篇)》
文章插图
食痴
文/郭华悦
爱者成痴,在吃这事上,亦是如此。
对美食执着,入了迷。于是,眼里只容得下种种美食。除此之外的世界,似乎便与己无关。对食物如此情有独钟,也就成了食痴。
因食成痴,可不仅仅是贪图口腹之欲,也不是坐享其成的懒惰之徒。相反,能品食成痴,得有相当的自律。大清晨起来,品尝一碗头汤面;往深山老林里钻,寻找道地天然的食材;耐住性子,挖掘每一种食材的最佳火候。这一切,无不需要有过人的自律。
感情上的痴者,贵在专一,眼里只容得下那个令自己心心念念的人;而美食上的痴,却胜在多情。要成为食痴,得能放开心胸,摒弃成见与隔阂,尝试各种风格的美食。如此,才能在美食的世界里,佳肴穿肠过,痴在心头坐。
一个人,对于一样事,到了痴的程度,便已脱离了俗味。吃,不再仅仅为了裹腹,亦非纯粹满足自己的饕餮心态。而是将食物,视若知己,接纳食物成为身体乃至灵魂的一部分,从中品出其独特的魅力。
这样的痴,是食之雅境。无时无地,均可吃出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境界。不必非得在富丽堂皇的大酒店,只需结庐在人间,土灶一个,柴火一堆,用一颗痴心烹饪,那便是厨艺再高的厨师,也无法比拟的美味。
食到痴处留余韵。如饕餮一般狼吞虎咽的人,自然无法领略美食真正的魅力。痴者,过与不及都是大忌。过了,容易心生烦腻。要戒掉一种乐趣,有时抑制不见得能收效。反其道而行,过度沉溺其中,反倒会令人生腻,避之唯恐不及。这么一来,过度,反倒成了戒痴的一种方式。
正因如此,对美食的痴迷,亦得把握分寸。品完眼前的美食,腹中犹有余地。人,清清爽爽。味蕾,余味不绝。于是,美食入腹,余情未了。这么一来,方能到达痴者之境。因为唯有留余,才能令痴情长存。在美食上,亦是如此。
散文|第五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入围散文作品—《食痴(外一篇)》】食者成痴,美食亦人生。取其味于舌尖,融其鲜于人生,美食的精气神,便成了一个人生活的支柱。有了这痴情,日子反倒生出了缤纷色彩。
冬田空
冬天的午后,到田里走走。
此时的田,和平日大不相同。其他的季节,田里头耕耘着一年的希望,负载着无数的泪和汗。人在里头,挥汗如雨;庄稼则向着太阳,疯狂拔节。
可到了冬天,田里一下子空了。
这种空,就像是一个人走到了老年,眼前的路突然豁然开朗了。孩童时,向往的是希望,喜欢在春天里,来到田里,俯下身子,看着土里冒新绿。后来,长大成人了,说得最多的是拼搏,喜欢在夏夜里,漫步田间,侧耳倾听庄稼拔节的声音。
人与植物,也是有共鸣的。拼搏的心,在庄稼的拔节声中,听到的是奋斗的旋律。于是,真的有那么一刹那,心中热切地想流眼泪,想感谢大自然给予的共鸣。
可一块田,走到了冬天,就好像人到了夕阳,突然变得开朗了。历尽世事后,才知道人的结局,终归是一样的;就像眼前的那片田地,曾经种了什么,收了多少,可到了严冬,还是一样的坦坦荡荡,丝毫不留。
这样的心境,也唯有在人生的轻舟,过了万重山后,才能幡然领悟。
人心如田,到了冬天,别有一番坦荡清明的风景。此时便会发现,很多以往被自己忽略的感受,重新又涌上了心头。走在田间,你能感受到脚底和沙土的摩擦声,你能听到裤脚掠过枯草的悉索声。空中,不时有候鸟飞过,鸣声急促。
那些曾被郁郁葱葱的盛景所掩盖的声音,逐次钻入了耳朵,在脑间盘旋着。渐渐地,汇聚成一曲旋律,一曲独属于冬日田间的旋律。这样的旋律,让你心中积压已久的郁闷与不快,慢慢被清空,直至整个人,顿觉豁然开朗,如眼前的那片田。
冬日的田野,就像岁月长满老茧的手,带着沧桑的气息,抚过你的心。你若能静心领悟,便会发现看似荒芜的背景下,实则藏着一颗热爱生活洞明世事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