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之下|魏晋名士商业互吹:如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盛名之下水分有多深?( 二 )


司马徽:卧龙、凤雏得一,天下可安定。 彭羕:足下,当世伊、吕也,宜善与主公计事,济其大猷。 徐庶:才华胜我十倍。 刘备:君才十倍曹丕。
这些都是时人对他的评价,去掉刘备和彭羕,徐庶是他朋友,司马徽与他亦师亦友。这两个点评加上史书记载诸葛亮的自比管乐的记载,貌似刘备得到的是一位可以安定天下的奇才,事实上,诸葛亮确实顶起了刘备之后的蜀汉。但是离安定天下差得远。这样证明,这一些人的互相吹捧其实有很多的水分。
 盛名之下|魏晋名士商业互吹:如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盛名之下水分有多深?
文章插图
并不是歪史故意贬低诸葛亮,刘备之后的蜀汉人才断层严重、多次北伐一事无成,反而消耗了蜀汉内部的实力。这一些诸葛亮不能不负责任,完全掌权、完全负责。
如果将眼光放在当时的环境之下,其实类似给诸葛亮的评价魏晋时代多如牛毛,不可胜数。只不过由于诸葛亮被神化,所以这一些点评被过度放大,感觉诸葛亮很牛,实际上一多半是属于当时士人互相吹捧的客套之词。类似于以实物为准,图片仅供参考!
就像现在,出于礼貌,一个劲的称赞对方家孩子聪明懂事一样,没什么实际意义。和评价君王尧舜在世一样,评价人臣自然就是周召、张良再世,这样的吹捧也不需要担负什么社会责任,马力开到头,吹就对了。你不用力吹捧别人,别人自然不会用力吹捧你,这样吃亏的还是你。
当然,或许会有人有疑问,万一吹出来的人没有吹的那么好怎么办?大可不必介意,因为全都是吹出了的,都是一个圈子的人,谁还没出过丑?你要是寒门或者次一级的世家,那一些高门大户可没有什么心情吹捧你。何况,这样的错误谁都会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所以完全不需要担心。
比起别人吹捧,诸葛自评是否公正?
既然别人的评价不可避免的带有水分,那么诸葛亮的自评是否公正,他能不能和管仲、乐毅相比?
管仲、良相;乐毅、良将。他们非常相似,都遇到了识人之士,贤明君主,对方都给予他广阔自由的舞台,一个扶持齐桓公首霸诸侯,一个扶持弱燕差点灭了齐国。但是管仲死后,齐国霸业中道衰落,燕昭王死后,伐齐之功毁于一旦。
 盛名之下|魏晋名士商业互吹:如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盛名之下水分有多深?
文章插图
诸葛亮呢,在隆中对之后,接收的是刘备的高度信任,刘备死后,蜀汉他说了算,从出师表来看:受命于危难之时,以一己之力扶大厦于将倾,让汉朝延续半个世纪。这是他的功劳。和关注比起来,更加悲壮,当时的蜀汉可比齐国处境差远了。所以在治国方面可以说完全和管仲比肩。
而乐毅呢,以个人能力让西周以来一直打酱油的燕国差点攻灭齐国,在东周历史上留下一笔唯一的可书之事。他的军事能力自然不言而喻,但是诸葛亮军事上实在不敢恭维。鲜有胜绩,和乐毅不在一个档次之上。
但是,对比三人,和管仲、乐毅一样,多年掌握权柄,不知道培养人才,所以人亡政息,主政之人一死,他们的事业便没有人继承,这一方面,他们三人完全一样的,诸葛亮使用的还是刘备的班底,蒋琬、费祎之后蜀汉迅速没落,管仲主政四十余年没有培养什么优秀的人才接替,死的时候竟然还是当初的隰朋、鲍叔牙等人,乐毅在燕国多年一样没有培养人才,受到离间之后,齐国马上复国。
这方面看,三人还是有些许相似之处的,单从识人培养人才来看,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可能就是诸葛亮认为在这一方面与他们相似吧!
与诸葛亮相比,百年后还有一人被人评比为管仲,时值永嘉之乱,衣冠南渡。温峤被刘琨派往江左,觐见晋元帝,温峤担心江左无法自立,于是忧心忡忡,等见到当时辅佐晋元帝,担任丞相的王导之后,惊呼:江左自有管夷吾,吾复何虑!
确实,如果没没有管仲,就是孔子说的: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而如果没有王导、王敦,司马氏当时是没有能力守住江左的,一盘散沙的南方将会被汉赵各个击破。那么最后膻腥无际的肯定不仅仅是河洛了,而极有可能是九州,明末清兵渡江的剧本会提前上演!将他比为管夷吾言过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