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一转眼到了年终岁尾。12月21日,我们迎来了冬至节气。民间把冬至俗称为“日短”,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也是一年之中阴气最为旺盛的一天,冬至过后一阳初生,阳气开始逐渐旺盛。
【 冬至一阳生 养生重在藏|冬至 | 养生】清代养生家袁开昌在《养生三要》引经据典道:“一阳初生,其气甚微,如草木萌生,易于伤伐。”此时节人体功能也处于最弱时期,很多蛰伏的旧病都容易在此时节复发。因此,这一节气的养生尤为重要,应该谨守一个“藏”字原则。
文章插图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冬至饮食习俗南北方不一,北方通常吃馄饨和饺子,南方通常吃汤圆,今儿咱们说说饺子的由来吧。传说建安年间,张仲景行医经过家乡白河岸边,看到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坏了。张仲景马上叫弟子在一块空地上支起大锅,用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穷苦百姓。百姓吃下后浑身发热,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冻坏的耳朵就好了。
文章插图
后来每到冬至这天,人们就仿照“娇耳”的样子包饺子吃,说是吃了冬至的饺子就不会冻耳朵了,也以此习俗来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
养生5点要记牢
冬至这天开始,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亦由此拉开序幕。三九天,是指从冬至逢壬日算起的三个寒天,每“九天”算一“九”,是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时间。所谓:“寒主收引,易致痉挛,血遇寒则凝,凝则致淤堵”,此时节容易诱发中风病、高血压、心绞痛等季节性疾病,养生需做到以下5个方面。
添衣保暖
《黄帝内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此时节要特别注意避寒就暖,防止春季温热病的发生。同时注意不要室内温度过高,以免人体腠理汗出损耗津液。俗话说:“暖头暖足胜吃药”“头戴一顶帽,抵件小棉袄”。添衣保暖也有利于预防风寒伤人引起的感冒、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早卧晚起
作息方面,早卧晚起。日落而睡,日升而起,不要过度熬夜,熬伤人体阴津。为了更好入睡,晚餐可以7分饱为宜,尽量在天黑前进餐,如果晚餐过饱过晚,身体会运化食物生发阳气产生燥气,导致难以入睡。睡前尽量不要做剧烈的运动,玩激烈的游戏,思考重要的工作。
少思寡欲
天冷了,调理情志应少思寡欲。并且可以通过唠嗑、读书、听音乐放松心情。俗话说“找个医生不如交个朋友”,就是说应经常走出狭小封闭的暖气房间,串串门,唠唠嗑,多交朋友心情好。“书要多读,食要少吃”“书多可养心,食少可养身”,这是说沉下心、静住气,读读喜欢的名篇佳作,乐在其中,烦恼、忧愁就会随之散去。“艺不离手,曲不离口”,这是说经常哼一哼小曲儿,心情越唱越愉悦。
饮食清淡
饮食调养总体来说宜清淡,不宜肥腻食物,更不宜过食辛辣燥热食物,以免出汗过多耗伤人体阴液。俗话说“冬令进补,来年打虎,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此时节可以依据自身体质适当进补。可以适当选择羊肉、萝卜等食材进行食补,也可以配合中药当归、砂仁等药材进行药食或药膳温补。原则上以食补为主,药补为辅。
文章插图
运动得当
民谚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但是运动也要讲究方法。所谓:“秋收冬藏”,天寒地冻,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对于喜欢户外运动的人群来说,尽量等到太阳出来后再出门活动,结合自身体质以及心肺耐力选择适当项目锻炼,运动出汗注意水液补充,建议饮用温水,养护人体胃阳。中医养生注重调养人体精、气、神,喜欢调息养心的人群来说,可在室内或室外做呼吸吐纳功法,通过发出“嘘、呵、呼、呬、吹、嘻”的读音,通过读音口型的调整和控制人体内气息的升降出入,来调整人体肝、心、脾、肺、肾、三焦脏腑功能失调。对于喜欢肢体运动人群来说,则可以动中求静,采用呼吸吐纳与肢体动作相结合的中医导引功法,如五禽戏、八段锦等,来增强人体体质。
- 什么是辟谷道家辟谷养生法的功效
- 为何老人总喜欢盘核桃?原来这不仅是消遣时光,更有养生意义!
- 你会“数九”吗?俗话说“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啥意思
- 三国两晋南北朝|刘备托孤后,诸葛亮为什么不休养生息,还要出兵北伐?
- 民俗|唐朝过年和冬至时各有七天假期,过年期间长安城佛教气息浓厚
- 冬至日 计生特殊家庭老人齐聚饺子宴
- 王阳明与道士探讨养生之道,被问及因何而来,竟被吓得起身就跑
- 冬至包饺子,暖心暖园子
- 幻想儿童文学《风雪兽:冬至之战》出版
- 四川达州:冬至节蓬安三汇渠城三地游友联谊 挑战自我畅游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