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史前中亚宝藏,消失4000年的阿姆河文明( 三 )


 中亚|史前中亚宝藏,消失4000年的阿姆河文明
文章插图
阿姆河文明镂空铜印
大都会美术馆收藏
和“兽主”类似,人兽形态的结合,以及“兽假人行”其实都是荒莽时代对“超人”的朴素想象。不过在西方的两河流域,更近于人的、更“现实”的神随着世俗权力和官僚体系的发展逐渐占据了上风,而伊朗东部和中亚地区这些原始的遗迹并未随着文明的进步而消失。
 中亚|史前中亚宝藏,消失4000年的阿姆河文明
文章插图
银质跪牛形容器
出土于伊朗西南部
公元前3000 年
大都会美术馆收藏
 中亚|史前中亚宝藏,消失4000年的阿姆河文明
文章插图
杰罗夫特出土绿泥石容器上的持蛇有角神人
约公元前2000年
?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
来自草原和遥远的文明
在不少阿姆河文明的印章(包括滚印、石质印章和铜印)上可以看到卷草纹——源头无疑在叙利亚的一种古老纹饰。这类纹饰尤其常见于陶器焙烧前用滚印压印出的装饰花纹中,而陶器焙烧前钤印的做法也是来自地中海东岸的。
 中亚|史前中亚宝藏,消失4000年的阿姆河文明
文章插图
阿姆河文明镂空铜印,大英博物馆收藏
叙利亚和中亚西部相隔千里,虽有文明昌荣的两河流域和埃兰等区域,却仍要越过重山峻岭。其实两者间还存在另一条自上古时代以来人群迁徙的坦途——欧亚草原,只不过这里生活的族群从来没有创造文字,也没有定居的习惯,他们只是随着气候冷暖来回迁徙,并留下零散难识的遗存。然而他们的迁徙却成为了史前资源和文化流动的血脉,也将地中海的习俗和艺术元素带到了伊朗东部,又带到中亚。
一些铜印上甚至可以看到双头鹰。这一形象虽然在赫梯帝国时期最为出名,但实际上在公元前2000 年前后的叙利亚北部(如:埃布拉王国)已经在使用了,同样经由欧亚草原来到了中亚。
或为彰显特殊礼制
阿姆河文明的实心阳文铜印多为实用具,在封泥和陶器上都有其留下的痕迹。但镂空铜印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在伊朗东部这种印章和其他类型的印章没什么不同,但在中亚地区,尤其是巴克特里亚几乎未发现它们在封泥或陶器上留下的任何痕迹。这意味着这些印章使用的材质和场合发生了转变。这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遐想的空间。
镂空阳文很适合配合染料使用。这意味着这些印章有可能是直接盖在织物,甚至是人或动物的皮肤上的,这些材质通常在墓葬中保存不到今天。这让人联想起近代印度教中使用的一类“法印”,教徒们往往在身上涂上白色石灰后再加盖印章以形成临时的“纹身”,而这些“纹身”则成为他们冥想时和诸神沟通的媒介。阿姆河文明的镂空铜印是否有着类似的用途呢?
 中亚|史前中亚宝藏,消失4000年的阿姆河文明
文章插图
印度教法印
或许还可以联系到另一个事实:阿姆河文明盛期,巴克特里亚出土的镂空铜印多为大尺寸的精致品,其工艺水准远超其他地区。那么,有没有可能在这里,镂空铜印已发展成为了一种“礼制”的象征物或官僚体系的等级标记?
正如前文提到的,阿姆河文明的遗物有着浓厚的原始宗教和巫蛊传统,这些铜印也可能作为宗教或巫术仪式的“法器”使用,而在某些宗教核心区域它们可能得到了更多艺术家的关注。我们在最为精致的那些印章上看到了大量神祇和异兽的形象,或许也暗示着这点。
消亡之谜
公元前1700 年(一说公元前1900 年)以后阿姆河文明突然衰落,最终被南下的游牧民族“鸠占鹊巢”,其中来龙去脉也是一个谜。近年来,单一因素决定论已很难为人接受。阿姆河文明的衰落可能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000 年前的阿姆河流域是一片充满古老的神秘气息却又闪耀文明之光的火热的土地。在这里,来自东西南北的商人、牧民、朝圣者和旅人们来往、汇集,不同的思想碰撞、交融,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如玄奘、法显那样的记录者,只有这些留存数千年的印章还在无声讲述那时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