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史前中亚宝藏,消失4000年的阿姆河文明

阿姆河文明

阿姆河文明地理区域,红圈和绿圈分别对应马尔基亚纳和巴克特里亚地区的大概位置
关于史前中亚的“阿姆河文明”,人们对其所知甚少。进入青铜时代后,阿姆河文明的印章以其独特的形制、丰富而多元的图案,让人窥探出那里在远古时代的文明特性及与其他文明若隐若现的文化交融。
何为阿姆河文明
迄今为止,我们对于史前中亚(或者按地理概念称之为中亚西部较为合适)的了解非常有限。尤其是在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国入侵之前(公元前6世纪晚期),几乎找不到任何关于这片土地的文字记载。现在我们对中亚青铜时代的了解多数来自考古发掘的遗址和各类文物(包括大量非法盗掘)。这段历史中出现的最重要的定居文明被称为“BMAC(全称巴克特里亚- 马尔基亚纳考古复合体 ,即 Bactria-MargianaArchaeology Complex)”;因为其核心区域在阿姆河(中国汉代称妫水,后又称乌浒水)流域,所以也称为“阿姆河文明(Oxus Civilization)”。
 中亚|史前中亚宝藏,消失4000年的阿姆河文明
文章插图
银鎏金有翼神人像
出土于伊朗东部
公元前3000年
美秀博物馆收藏
“阿姆河文明”的中心即巴克特里亚和马尔基亚纳这两个古老的地理区域。其中,巴克特里亚位于今阿富汗北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土库曼斯坦东部和塔吉克斯坦西部,中亚历史上是一大战略要地。汉时匈奴击破大月氏,造成了中亚草原上一场“多米诺骨牌”式的大迁徙,据说中亚的塞人(来自东方的斯基泰人)南迁至此,征服了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王国,后来大月氏紧随而来,又征服了塞人的王国,最后渡阿姆河而建立贵霜帝国。汉代史料中的“大夏”,以及后来的吐火罗斯坦指的都是此地。
阿姆河文明兴起于公元前2300 年,于前1900年后衰落,到前1700 -- 前1500 年之间已然被南下的印度-- 雅利安人“接管”。虽然阿姆河流域在人口密度上不能和两河流域、古埃及乃至黄河和长江流域相比,但也绝非荒僻边远之地。根据人类学的研究(包括DNA分析),这里的族群成分复杂,有各种不同的来源。很可能在难以想象的远古时代,这里就已是商品贸易和人口迁徙的枢纽,更是奇思妙想汇聚的国度。
独具特色的形制
阿姆河文明是青铜时代最主要的印章使用者。相比之下,北方的游牧或半游牧人群没有使用印章的迹象,不过一些印章的纹饰元素似乎是通过它们在阿姆河文明和其他遥远的文明之间传播的。
 中亚|史前中亚宝藏,消失4000年的阿姆河文明
文章插图
阿姆河文明镂空铜印一组
佳士得2011 年4 月古董拍卖
阿姆河文明印章有一类镂空铜印。它们得名于特殊的通过镂空铸造的纹饰,而非一般意义上的阴文或阳文。同时期西亚的滚印、印度河谷的平面印,都是阴文为主。中国商周时期出现的印章有不少是铸造成阳文的,但极少见镂空的。铜合金也并非唯一的材料,极少数的银质或鎏金印章也有发现。
中亚|史前中亚宝藏,消失4000年的阿姆河文明
 中亚|史前中亚宝藏,消失4000年的阿姆河文明
文章插图
阿姆河文明镂空铜印一组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此类铜印最原初的形式倒是实心阳文印章,其铸造工艺和镂空铜印差别其实不大,纹饰通常较为简单,但也有略微复杂的几何和动物纹饰。
而阿姆河文明镂空铜印的流行年代较晚,流行的地域也相对较狭窄,主要为巴克特里亚、马尔基亚纳和伊朗东部;但其制作工艺通常较实心阳文铜印更为精致,体量也更大。其中尤以巴克特里亚地区出土的镂空铜印最为精美,许多表现神人、兽主题材,以及复杂的连缀动物花纹的印章俱出于此。
而阿姆河文明的石质阳文印分布十分广泛,在伊朗东部、印度河谷和阿富汗等地都有出土,反而在巴克特里亚和马尔基亚纳地区比较少见。这也从侧面显示它们和阳文铜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甚至有可能是在从伊朗东部向中亚传播的过程中逐渐被替换为铜质的,可能是因为中亚在获取冶铜原料的途径以及加工工艺上都更为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