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感激你能阅读到最后,您的阅读是我最大的动力,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欢迎在下方评论,记得关注订阅号哟,爱你么么么哒~~大家上午好,要说网友的智慧聚集地会在哪,那当然就是每篇新闻热点后面的评论区了~“忍”字当头:出奇制胜是俞大猷的克敌法宝
文章插图
俞大猷的军事思想是逐步发展的。他在会试时,就上论策《安国全军之道》,立功大同镇时,又有《兵略对》、《大同镇兵车操法》、《广西选锋兵操法》等。在他的《正气堂集》十六卷中,无卷不言兵,无篇不与兵事有关。俞大猷曾提出军队现代化的建议,但面对个人力量不可抗拒的社会因素,即与古老的松散的社会组织不能相容,其计划毫无实现的希望。俞大猷之所以善于运筹帷幄,把握战机,出奇制胜,可以说,是得益于青年时代对《易》学有关奇正、虚实、矛盾、变化的辩证思想的深刻理解。俞大猷认为,作为战争的指挥者,首先,应该具备“忍”的策略思想。他说:“忍”,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行为的出发点,和成就一生事业的基本条件。它对于战争的决策者而言,“能忍,则不为人所致,机操自我焉者也”;“不能忍、则常为人所动,机操自人焉者也”。“机操”,意即把握战机,掌握战争主动权。能忍者,就能把握,掌握战争主动权;不能忍者,就会贻误战机,丧失战争主动权。俞大猷以司马懿和诸葛亮为例,告诫战争的决策者说,“能自安其国”,“自全其军”,且能“危人之国”,“破之军”,这都是“能以忍自守,不为人所动之大诫也”。“功收万全”的用兵基本思想。他平时想到战时,而战时想到战后,计定而后战,战则求全胜。俞大猷生长在祖国东南沿海的泉州,自幼耳闻目睹倭寇在东南沿海的暴行。投笔从戎以后,直接与倭寇作战,从国家和民族的大计出发,提出加强海防的战略思想。俞大猷抗倭的海防战略是,御海洋、御海岸、御内河、御城镇的多层次、有纵深的防御战略,加强海防,坚固江防,以长制短。就是“大洋虽哨,而内港必防;内港虽防,而陆兵必练;水陆俱备,内外互援”的海防战略。在剿倭的实践中,俞大猷总结出:“倭奴长于陆战,其水战则我兵之所长。”及“倭贼矫悍,攻之洋中,我得上策。一被突入,陆路追战,兵无素练之律,贼怀必死之心,胜负之形斯判矣。”概括说明了在海上与陆上剿倭的两种可供选择的战略中,肯定了海上剿倭是“上策”,主张以有效的战船和火炮歼灭倭寇于海上,根本不让他们有登陆的机会。他指出:“倭贼之来必由海,海舟防之于海,其首务也。”因为倭寇之来必由海,因此必须修造海船,招募训练水兵,加强海防力量,在海上倭寇必经的岛屿,以逸待劳,剿灭倭寇。在沿海要害之处或倭寇可登岸之处,屯扎陆兵,扼敌于江河之口,使其不得由河港深入。在内河修整河船,船上搭成栅,加遮板,多备弓弩火器,如敌人进入内河,则在河中击敌。还要固守沿海城镇,以城为营,利则出战,不利则守,牵制敌人,使其不敢深入内地。俞大猷的海防战略是,借助船,积极地以战为主的战略。其《正气堂集》也明白指出:“海上之战无他术,大船胜小船,大铳胜小铳,多船胜寡船,多铳胜寡铳而已。”他认为,“防倭以兵船为急”,“攻倭兵技,当以福船破之”。因为福船高大尖底,性能优越,是优秀的海船,为倭寇所畏惧。他征调福建楼船,或就地建造大海船,征募精兵上船,进行严格训练,组建一支驰骋东南沿海抗倭战场上的威武之师——俞家军。他在给总督的禀帖中,曾经提出“窃意防倭,调陆兵已尽天下之选,卒未见有奇效。若用陆兵所费之半,而用于海(防),则倭患可以渐息。”纵使俞大猷的声望和战绩都十分卓著,但这些有益的建议,始终没有被采纳。因为俞大猷的海防战略思想,所牵涉的问题和可能引起的后果,已经超出军备问题而及于政治。如果他要求的关于亲自率领“闽、广大船数百艘,兵数万”成为事实,有关各省的财政就要从原来小单位之间的收支而被集中管理。与之相应,后勤机构的人员必须增加,而且,必须一扫苟且拖沓的办事作风,保证规格和数字的准确,才能取得预期的行政效率以与现代化的军事技术相配合。和他们往来的各个机构,也必须同样注重实际。然而,当时庞大的中国,在本质上无非是数不清的农村合并成的一个集合体,礼仪和道德代替了法律,对违法行为作掩饰,则被认为是忠厚识大体。各个机构之间的联系,从来也没有可资遵守的成文条例。在未来的好几个世纪之内,上述情况在这个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国家里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按照俞大猷的计划,要求兵精械利,把原来两个士兵的军饷供应一个士兵,以部队的质量来代替数量。但是,戚继光却看到问题的要害。戚继光认为,帝国的军队是一支全能的军队,也是一支长久性的军队。它经常性的任务是面对内部的叛逆而非外部的侵略者,就是镇压内地农民和边区的少数民族。地区间的人口过剩、灾害频仍、农民流离失所、官吏苛刻暴虐,都可以迫使暴动随时发生。以中国幅员之大,这种“造反”、“作乱”的地点极难预测。所以这个任务就不是一支高效率的机动部队所能完成的。在多数情况下,官军会被造反者死死吸住;造反者熟悉当地的地理民风,官军往往会因之陷入被动,使质量优势无从发挥。因此,数量的多寡就成为决定胜负的因素。此外,俞大猷计划中所创建的精锐部队,他们领取优厚的军饷,又不能和社会上的其他部门对流。这样一个浮游在社会上的军事团体,非但不能解决上述社会问题,相反还会引起新的社会问题。良将精兵,历来是兵家克敌制胜的基本保证。俞大猷在选将练兵方面,有其精辟之见。选将:必须德才兼备。德的方面,要求为将者应具备“出当天下事”的远大抱负和“矢效忠公”的高尚思想品德。才的方面,首先要求为将者应有“运量宇宙”之巨才,以便在“临事施谋”时,能有取得成功的把握;其次,还要学会“手下功夫”,不然就会被“技艺之师”以“虚文之套欺之”,致使终年练兵“竟无精兵”的恶果。练兵:他富有见地说:“练兵必先练胆”,“练胆必先教技”。“教兵之法,练胆为先;练胆之法,习艺为先。艺精则胆壮,胆壮则兵强。”锻炼勇气意志与学习各种拳法、棍棒、刀、枪等功夫,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俞大猷继承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优良传统,为发展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作出了重大贡献。著有《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镇闽议稿》、《广西选锋兵操法》等,编辑其师赵本学《韬铃内外篇》等为《续武经总要》。俞大猷的著作,连同其它诗文杂著,其记室李杜汇编为《正气堂集》十六卷,并撰《征蛮将军都督虚江俞公功行纪》。晚年,俞大猷为厦门南普陀寺题写四首“七绝”,其一曰:“借问浮云云不语,为谁东去为谁西。人生踪迹云相似,无补生民苦自迷。”(本篇完)
- 明朝末年资本主义经济和思想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当时的统治阶级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 东方思想(9):黄克剑
- 张幼仪评林徽因: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
- 为什么孔子的仁爱思想,在春秋时期不受欢迎?
- “言语必信,非以正行”——象山堂语录学习笔记03
- 老子的反战思想与军事理念
- 百家争鸣究竟在争什么?各家思想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 那些有思想和情感深度的小说
- 君王的决策,治国之道,皆来自这其中的黑暗思想
- 墓碑上的"故、先、显、考、妣",到底有何含义?华夏儿女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