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部与自然斗争的史诗,古神话里多有禹的记载( 二 )


 记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部与自然斗争的史诗,古神话里多有禹的记载
文章插图
人文景观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创造。人和动物不同,动物是按其本能来进行其生存活动的,而人类的活动则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活动。这种活动的重要特点,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就是说,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也体现了审美的要求。大禹渡的建造正是遵循了这条规律。其实作为一处景观,它没有特别“秀丽”的风光和“优雅”的景致,但是它作为我国人民的创造,其治水方法之科学,技术成就之高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智慧和力量。大禹渡在担负着它的历史使命的同时,也成了一处秀丽的旅游景点,为了让游客了解大禹渡的古今胜事轶闻,当地政府在神柏下修建了碑亭,聚集了许多关于大禹渡历史的古碑碣,著名的有《神柏峪重建禹王庙碑记》、《丁丑大荒记碑》等。在河岸及山崖建起了观河楼、望岳亭、待济亭等仿古建筑,还在沉沙池旁开辟了花园和小型动物园。所以,当人们面对这些建筑时,都会产生崇高的美感。
 记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部与自然斗争的史诗,古神话里多有禹的记载
文章插图
大禹渡无古物,有的,是借助史传或者演义而新造的风景来到大禹渡,必要看大禹像。大禹像坐落在黄河岸边的高崖上,高达12.33米,由数百块青石叠砌雕凿而成,雕像上题写的“大禹像”三个大字,是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亲笔手书,字体娟秀,法度严谨,一看,便有名家的风范。雕像头戴斗笠,身披锱衣,右手执治水工具耒锸,左臂平展外伸,双目炯炯有神,俯视黄河,造型神采飞扬,颇具感染力。与石雕同在,心境也高远。俯视脚下,黄河滚滚而来,又匆匆而去,恰如一条巨龙,驮载着远逝的大禹。我们是迎晚秋之阳而来,人,已少,漫山只晃动着三五身影,面目温静的大禹像反而成为可以交流心声的朋友。这交流,当然只能是默示,相为问答,也是无声。人神之别现矣。无论多高品位的神灵,虽然具有近于人的相貌,却无力给予精神的滋养,全凭朝拜者用自己的眼睛看出石质之躯上的感情。
 记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部与自然斗争的史诗,古神话里多有禹的记载
文章插图
告别大禹渡时,夕阳已经衔山,不甘熄灭的阳光依然温柔而灿烂,没有陪衬物的遮拦,太阳的光线就更显得纯真与强烈,把身边的黄丘山崖、远处的绿野平川都染得绚丽多彩。车停在大禹渡电灌站前的长坡上,路边是深深的沟壑,平生还没有这么认真仔细地观察过落山的夕阳,仿佛此时此境才真正体会到了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和王维《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
 记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部与自然斗争的史诗,古神话里多有禹的记载
文章插图
居高临下,俯瞰山下的黄河,远在脚下,又值枯水期,奔波了四季的母亲河也许在小憩,准备着积蓄着更多的乳汁,为了华夏民族的强盛与富饶。黄河从秦晋大峡谷呼啸而来,怒撞太华转头东来,散落成条条河湾,把脚下的田野切割成片片锦绣,仿佛夕阳漂染下的蜡画。观景,品诗,站在这里,你会忘记攀登的疲劳、渡口的冷寂,只感到生活就像身边的景物。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看完以后有什么感受呢?如果喜欢今天的文章的话可不要忘记给我们点赞收藏哦,如果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给我们的建议也欢迎大家发表在评论区,小编都会仔细看的。